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佳作  (第1/2页)
    二人闻言,低头看去。    梁山伯的目光落在纸面上,不禁念出声来。    《拙园冬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金宗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耶律晴空,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人看到结尾处,纷纷沉默,久久无语,半晌后,林子大才回过神来。    “这词...是汉文作的?”    林子大的语气中带着惊疑不定。    梁山伯由衷赞叹,道:“这词,气势恢宏,作词人之胸怀眼界,不是我等能比的上。”    “难道真是汉文?”梁山伯也不太确定。    实在是这词作的太过惊人,其中所蕴含的气韵,不是一般人能作得出来的。    只是他们这一去一回,时间不过短短的一会儿。    除去许仙刚刚停留在此处,也无旁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金宗隋祖,稍逊文骚。”    祝英台嘴中念叨着。    “若真是汉文所作,那真是...令人佩服!”    祝英台慨叹道。    林子大道:“汉文之志,吾不如也。”    梁山伯亦是慨叹,心中早已有七八分认定这词就是许仙所作。    只是词中所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也被梁山伯自动脑补。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昔日的大唐雄威不在,只能守着半壁江山,苟延残喘。    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日思夜想,想要北渡黄河,驱逐金人,收复旧日河山。    那北国风光,生于南朝之人,很少有人亲眼见过,都是在书中得来。    想来汉文早已心系北地,方才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地的风光,那是何等景象?    如今他们只能在这江南水乡,作诗吟雪,都太小家子气了呀。    “与汉文这词一比,今日拙园所出诗词都要黯然失色呀。”    梁山伯连连赞叹道。    林子大深以为然,他对许仙了解的最多,虽然知道许仙心系大唐,但从未想过,许仙胸中竟然有如此沟壑。    这还是那个低调无比的许汉文吗?    光是此一词,便能让他扬名江南诸郡府。    林子大不禁又想到,他在钱塘望江楼上,看到许仙所作的那副《钱塘观潮》,同样是惊鸿一现。    如今又是这么一出,词留下了,人不知所踪。    倒真像是他的风格啊。    这事也就只有许汉文才能干得出来,旁人若是有这等词作,还不得自得到天上去,坐等众人惊叹,岂能独自溜走?    林子大想到此处,不禁对许仙又多了许多的崇拜之意。    眼中的狂热,越发的深沉。    许仙若是知道,他这样做会有如此后果,估计一定会三思而行。    梁山伯出声道:“此作不能蒙尘,自当传于世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