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故事編劇公式的9階段  (第1/12页)
    這裡的概念源自於克理斯多夫.佛格勒(chrishervogler)的著作《作家之路》。    而克理斯多夫的概念則是源於坎伯的《千面英雄》,他將傳統的故事結構分成12個部分。    我做了蠻多的改變,並加上個人的見解,以期將這些觀念解釋得更清楚易懂。    洛克先介紹原本12個階段的名稱,還有我的修改。    克理斯多夫版    李洛克版    平凡世界    平凡失衡    歷險的召喚    拒絕召喚    召喚衝突    遇上師傅    推動冒險    跨越第一道門檻    覺悟改變    試煉、盟友、敵人    磨練成長    進逼洞穴最深處    信心重挫    苦難折磨    獎賞    低潮醒悟    回歸之路    瀕死重生    復甦    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昇華圓滿    可以發現我將12個階段大膽刪減至9個階段。這是為了讓讀者更清楚的了解英雄的遭遇與心態變化。原版的是著重在故事的情節,而我則是揉合了英雄的心態與狀態,讓讀者更了解劇情的起伏。    我簡略說明克理斯多夫的12個階段對於英雄的意義。    克理斯多夫版    對於英雄的意義    平凡世界    還不知道問題或是忽視問題    歷險的召喚    問題浮現    拒絕召喚    拒絕面對與解決問題    遇上師傅    勉強克服消極的心態    跨越第一道門檻    願意試著改變自己、解決問題    試煉、盟友、敵人    改變之後的正面效果    進逼洞穴最深處    持續改變,解決問題    苦難折磨    努力仍遭受重挫    獎賞    在重挫之後,有所收穫    回歸之路    鼓起力量,再次改變,解決問題    復甦    捱過最重大的考驗,身心淨化    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所有問題圓滿解決    原版的寫法已經相當完整,對照整個英雄的心路歷程就能夠看出這是個完整的結構。其實不管怎麼拆解,整個故事的結構還是都在最最傳統的三幕劇的規範內,基本的三幕劇結構──開頭、中場、結尾,分別代表觸發、衝突、解決。    如果將之前的結構與三幕劇做對應則是如下    三幕劇    克理斯多夫版    李洛克版    開頭    平凡世界    平凡失衡    歷險的召喚    拒絕召喚    召喚衝突    遇上師傅    推動冒險    中場    跨越第一道門檻    覺悟改變    試煉、盟友、敵人    磨練成長    進逼洞穴最深處    信心重挫    苦難折磨    獎賞    低潮醒悟    結尾    回歸之路    瀕死重生    復甦    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昇華圓滿    而我在<三幕劇-開頭的5項任務>文中,將每一幕都列舉了5項功能,總共15項功能,這15項功能比較偏向於在安排該部分劇情時,需要注意、達成的要素以及該段的功能。    但在我接下來要說明的9項階段是全然不同的導向,前者是功能導向,由功能來檢視劇情有無達成任務,本文則是劇情導向,由劇情走向來說明他的戲劇效果、讀者意義。    如果能將兩篇文章都看過,觀念將會更加融會貫通,而且兩篇文章是殊途同歸,最後你會發現,兩篇文章雖然切入角度不同,但是所講述的還是相同的道理。    在進入分別說明之前,我提醒,我寫的內容是經過我內化過的見解,如果你能夠借到《作家之路》這本書,我強烈建議你看一遍,你會有更多的體悟。如果你時間有限,看洛克的文章也相當清楚,同樣會有相同的效果。    最後我要先提醒你,這是階段是「原則」,而非「公式」,你不用嚴格套用,我向你說明了階段的任務與意義,你自己可以決定增減、排序,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被結構困住!    世界上依然充滿著許多精彩的小說,他們會違反部分原則,有時故意反其道而型反而有令人驚艷的效果。記住!文學的世界凡事都有例外。    下列說明將用到許多角色原型名詞,如英雄、盟友、師傅、守門者、使者、陰影。如果你還不了解他的意義,可以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延伸閱讀大眾小說的8種角色原型(英雄之旅)>    1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