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2章 轰炸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轰炸机 (第14/20页)

期对美国b-29的“复制”。二战末期,美国制造了几乎完全是为了轰炸日本使用的b-29远程战略轰炸机,投放原子弹、火烧东京都是b-29的杰作。然而,b-29的航程还是不足够长。1944年7~11月,先后有3架b-29在完成任务后不得不迫降在苏联管辖地区,其飞行手册及核心技术被很快就苏联尽数掌握。斯大林果断放弃了1945年1月启动的远程轰炸机计划而组建了b-29仿制团队,推出了功率更强、航程更远的图-4,成为苏联战略轰炸机的始祖,也迫使美国研制了新机b-52。

    仿制b-29的过程大大提升了苏联研制大型轰炸机的水平,加上苏联攻入德国后席卷了容克斯、巴伐利亚飞机公司的先进发动机,图波列夫设计局于1956年研制出涡轮螺旋桨远程轰炸机图-95,绰号“熊”。图-95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螺旋桨飞机,至今仍在俄罗斯空军服役,也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仍在服役的螺旋桨飞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军事的毁灭性打击,因为再优异的螺旋桨飞机也无法追赶上喷气时代的潮流,苏联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就在美国推出超音速轰炸机b-58的同时,图波列夫设计局试飞成功了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眼罩”。该机装有2台涡喷发动机,可达1.5倍音速,主要携带核弹或常规炸弹,也可挂载巡航导弹。但图-22只能在高空飞行时才能实现超音速,而且高速飞行时航程和载重大大降低,这对于强调低空突防和长航程飞行能力的轰炸机可谓致命缺陷。尤其是在2倍音速战斗机已经大批量服役、而且雷达和防空武器日渐成熟的20世纪60年代,图-22的飞行高度和速度毫无优势可言,研制新型轰炸机迫在眉睫。

    根据当时情况,苏联提出新机需要达到最大时速3000~3200千米,巡航时速2000~2300千米,航程6000~7000千米。根据这项要求,一向以研制高端精品飞机著称的苏霍伊设计局提出了t-4方案,采用了先进的钛合金结构及飞行控制系统,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原型机试飞过程中,该机暴露出载弹量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且造价过于昂贵,号称“143吨黄金”,这与苏联武器价廉物美的思路大相径庭,因此并未被军方采用。在t-4的竞争压力之下,擅于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图-22进行了全方位改进,也就是图-22m“逆火”。

    首架图-22m于1969年试飞成功,但早期型号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未投入量产,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重大改进,推出了图-22m2(“逆火”b)和图-22m3(“逆火”c),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服役,也是通常所说的图-22m。虽然图-22m沿用了图-22的编号,但从外形到结构已经进行了重新设计,各项作战参数更不能同日而语,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轰炸机。

    海空利剑

    图-22m(以“逆火”c为例)长42.5米,高11.1米,体型略小于b-52“同温层堡垒”,远大于f-111“土豚”。该机采用可变后掠翼结构,但只有外机翼部分角度可变,调节范围为65度~20度(对应翼展34.3~23.3米)。后掠角为20度时,机翼完全展开,起降功能和机动性较好;后掠角为65度时,机翼收拢,达到最大速度;巡航飞行时,后掠角为中等角度。由此,飞机既可实现高空高速飞行,也具有较强的低空突防能力。

    图-22m装备了两台全新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满足了苏军所提出的主要参数要求,高空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低空飞行速度达到0.9马赫,实用升限高达1.8万米,已经相当于同期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超出了西方同吨位轰炸机的参数。飞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24吨,可载弹24吨,可携带各型炸弹、导弹以及核弹,游离于战略轰炸机(b-52)和战术轰炸机(f-111)之间。

    图-22m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进攻能力使它成为冷战期间苏联最具威胁的轰炸机,到苏联解体前共装备了约370架,其中,空军约210架,海军约160架,起到了很好的战略威慑作用。在图-22m装备之前,能袭击美国本土的只有弹道导弹和又慢又笨的图-95远程轰炸机,美国和加拿大的防空体系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而图-22m的出现则把美国全境暴露在苏联的打击范围之内,更别说随时可能安装上去的空中加油设备足以让图-22m在美苏之间往返自如。

    不仅如此,图-22m可向500千米以外的目标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对美国海上舰队也构成了有力威胁。美军舰载战斗机已经无法对付这种既可低空突防、又能高速脱离的轰炸机。2002年,一架图-22m在美国一艘航母上空飞过,没等美军舰载战斗机起飞就杳无踪影,一时间成为国际上的热议话题,也充分体现了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