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有些远_圣诞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圣诞1 (第2/6页)

子和瘦一些、出生时体重偏轻的孩子,对药物的耐受、反应都不同。这些你在治疗中,都要考虑进去。

    你在心里要有一个尺子,看到孩子就能判断出身高。你回去把自己身体好好量量,到你大腿中部的孩子是多高;到髂前上棘、到你脐部的,站在板凳上、桌面上,眼睛与你平视的孩子又都是多高。

    要做到把孩子抱在怀里,就能掂量出他差不多的体重。这个误差最好在一斤以内。争取以后看到孩子,就有身高体重的准确估量,这个多练练对你当好儿科大夫有帮助。明白吗?”

    “明白。谢谢李老师。”富云香是第一天转到儿科,然后被扑面而来的患儿、焦急吵闹的患儿父母们逼迫得就有些懵了。

    所以戚主任才打发她出来找李敏。

    “不客气。你才转到儿科,等从儿科实习结束了,这些也就都掌握了。”李敏对富云香的印象不错,有志向也肯用功,抛开对她身世的怜悯,还有梁主任的托付,所以她对富云香总是多了几分耐心。这是自己带过的实习学生、未来很可能是同志的。

    俩人没等电梯,从楼梯那边下楼也是很快的。说着话的功夫就到了儿科病房的护士办公室。

    “戚主任。”

    “李大夫来了啊。小富你给李大夫拿病历,然后带李大夫去看那患儿。”戚主任与李敏招呼一声,就继续与办公室里抱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讲话。

    那孩子爸爸怀里的襁褓,把孩子包裹的很严实。一看就是刚刚检查完临时裹上的。孩子妈妈紧张慌乱地把襁褓扒开,心疼地将孩子的小脸露出来,让孩子好能喘气。

    “这孩子太小,这样腹泻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你还有奶就照旧给他喂奶。我这就下医嘱给他输液。但是别的东西你们不能给孩子吃了。喂水什么的都不可以。记住了吗?”

    年轻的父母很紧张地应道:“记住了,记住了。”

    李敏看完会诊患儿的实验室化验单,阖上病历递给富云香说:“走,咱倆去看看患儿去。”

    戚主任在另一对抱着孩子的父母包围中抬起头对李敏说:“李大夫我这面忙,就不陪你过去了。”

    “戚主任你忙吧,让富云香带我过去就可以了。”

    李敏跟着富云香进病室,非打针时间,大部分患儿都能平静地接受穿白大衣的人进屋。唯有刚刚住院的那个患儿看见她俩进去,哼哼唧唧地拉开了要哭的架势。

    问诊是没有太多的病史补充了。孩子放在奶奶家带,每天由奶奶接送幼儿园,父母亲上班的地方都远,所以他们一般要周末才能回来与孩子相见。因此,孩子上午发病,得到通知的父母亲临下班了,才赶到幼儿园去接孩子。

    好在四岁半多的孩子能明确表达自己的哪儿疼了,也能做一些基本交流了。

    李敏首先把自己的双手摊给他看,尝试着取得孩子的信任,并告诉他道:“你看,我没有带针过来。我不是打针的。我是来给你看病,看是是哪儿疼。”

    小男孩子警惕地看着李敏,小小声回答:“肚肚疼。”

    “昨天晚上睡觉前疼没疼?”李敏耐心诱导。

    “疼了。没疼。”

    孩子妈妈着急了:“你到底是疼还是没疼啊?我的小祖宗。”

    “他的意思是说疼了一会儿又不疼了,是不是?”

    “是。”

    “夜里睡觉疼没疼啊?”李敏接着哄孩子。

    小男孩晃晃脑袋说:“不知道。”

    “那你还记得今天早晨吃了什么吗?”

    “豆包。”

    “黏牙吗?”

    “黏。甜甜的,好吃。”

    “吃了半个还是一个?我猜猜应该是一个。对不对?”

    小男孩点点头。

    “那你还记得昨晚吃什么了吗?”

    “豆包。”

    李敏看一眼孩子的父母,真是心大,这么点儿大的孩子连这吃两顿的粘豆包。他不肚子疼谁肚子疼啊。

    “你吃了多少豆包呢?是一个还是半个?”

    “一个半个。”

    “那就是一个半了。”

    “嗯。”

    “真聪明。中午吃饭没有?”

    “没。肚肚疼。”

    病因找到了。

    “让我给你看看肚子,好不好?”李敏搓热双手,开始试图用手心焐热听诊器。“我摸摸你肚子,看是哪块儿疼,然后用这个听听你肚子里的声音,看看那些豆包是不是消化完了能拉出去了。”

    小男孩没有哭闹,顺从地让李敏做了查体,也做了腹部听诊。等李敏收起听诊器了,患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