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旦夕1 (第3/4页)
这一行人在急诊站定、与值急诊班的刘大夫还有内科的大夫汇合之后,总值班章主任与他们前后脚地也到了。他见外科三个住院总都来了不说,潘志还出乎意料地跟来了,他吃惊地问:“潘大夫,你怎么来了?” “严虹昨晚夜班,我陪她值夜班来着。我听那爆炸的声响,估计急诊这边会缺人手,便直接过来了。” “好。好样的。”章主任点点头。然后对他们几人说:“我现在还没接到电话,估计稍后救护车会出去,你们得去俩个人,各带一个护士跟车。” 王大夫立即说:“小陈,咱倆去现场吧。李大夫去现场发挥不了作用。” 李敏知道他是有意照顾自己,忙感激地对他和陈大夫道谢。章主任一摆手说:“那就你俩了,一人跟一部救护车。潘大夫,李大夫,你俩先找地方休息,别离开急诊区。刘大夫,你跟我在电话这儿守着。” “是。”几人齐声应答。 * 这样的爆炸声也惊动了省院宿舍区的全体医护人员。有早起煮饭的,个别看到了那橘黄的火球。尚在睡梦中的人,无不惊惶骇然。省院住宅区的白炽灯、日光灯很快就亮成了一片。富有经验的大夫、护士,已经开始起床洗漱了。 省院的交换台很快得到舒院长的指示:立即通知所有安装了内线电话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待命。 在最初的惊惶过后,电话班的值班员,立即在瞬间阖上所有的话机通话插销,家家户户的电话铃在同一瞬间响起来。接听,是值班员的反复、重复通知:舒院长指示省院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待命。 两辆救护车在得到明确的爆炸地点指示后,拉响“避我、避我”的刺耳警笛、一前一后驶出省院的大门。车顶上旋转的蓝灯给将尽未尽的冬日长夜,添上了一抹刺心的寒冷提醒: 重伤患即将到来,全院的所有人要做好准备、投入抢救工作。 这时得到电话通知的工作人员,开始纷纷走出了家门。一些人还在下楼的时候,敲敲没装电话的邻居的家门,把这通知顺便说一声; 新单身宿舍楼的电话响起,传达室的值班老师傅也接到了这通知,他犹豫了一下,立即挨个楼层喊起来。单身的年轻大夫、进修大夫、护士、实习学生都被喊醒了。很快就有人匆匆忙忙地往医院跑。 那幢旧的单身宿舍楼里现在住了很多对年轻夫妻,他们也被同样的爆炸声惊醒了。有孩子的人家,很快都传出来被惊吓到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的哭声。 但他们在哄孩子的同时,也听到了传达室老师傅在走廊里的呼喊:“舒院长要大家赶紧回到各自岗位。” 俩口子都在省院上班的怎么办? 把孩子抱着,提前送去托儿所啊。 往东门汇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昏黄的路灯下,前面基本是那些家有电话、住在新集资楼、距离医院偏近一点儿的;然后就是原来的主治医师楼的、和院领导、各科主任楼的住户;再后面是赶上来的、单身宿舍里的、那些脚步轻快的年轻人;最后则是抱着孩子、要把孩子提前送去托儿所的那些年轻夫妻。 这些人中的不少人甚至是头没梳脸没洗的,但这不妨碍他们奔向各自岗位的脚步。 站在一楼电梯间迎接所有医护人员的是舒文臣和陈文强,俩人稳如泰山的沉着冷静,让所有心里没底的人,渐渐安稳下来。 随着电梯的升降,省院个科室的等全亮起来了。 舒院长给省院交换台的第二个通知,很快通过电话线传达到各科室:“外科大夫除病房值班者,其余大夫都去急诊集合。其他各科的主治医师以上者去急诊集合。” * 陈文强在急诊按着科室点名、编组,李敏跟在他身边记录。昨天刚去院里谈话、得知自己被提拔为院长助理、通知还没有传达到全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关岚,积极担负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他在点清了其他科的主治医师之后,挤到陈文强身边。等陈文强分组结束后向他报告:“陈院长,各科主治医以上大夫都到齐了。” “好。一会儿按这个临时小组接诊患者。小关,每个医疗组你插进去一个到两个主治医做配合。” “是。” 李敏把手里记录的便签纸给关岚看:“关主任,一共是19个小组。外科14个小组,儿外一个,妇产科1个,五官科3个。” “借我抄一份。” 陈文强这样分组,是因为省院手术室只有16间。要给产科留一个以备不时之需。另一个就是人员搭配了。妇产科的那个医疗小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