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9页 (第2/2页)
君越笑着说,“恭喜老师,这下全家团圆了。” “是啊,全家团聚。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到处找关系南下,可我不会走。我家十几代人都是京城人,这里生我养我,我不会离开。” 第150章 民国末(08) “是啊, 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国,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都不能被人瞧得起。去了别人的地盘, 能有尊严才怪。家就是家, 再不好,也比出去流浪的好。” “说的好, 早年在国外留学的那些年, 我就受够了思乡的苦。再不会长久的出去。” 张教授早年在国外留学多年, 是建筑方面的大拿。特别是古建筑方面,那是他的长项。张教授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 幼时学的是传统古文化,十八岁接触西方文化, 被西方文化影响。出去留学十年,精通多国语言。 君越很喜欢这位老师,知识渊博,待人真诚。对他特别照顾,时常拉他去大学后面的家属区他家里吃饭,每次都让师母赵曼玲加菜。做些好吃的, 时常还加些肉,鱼。 “老师, 您上次托我问的宅子有消息了, 在我家隔壁, 刚好我家隔壁的宅子要卖。大一进的宅子, 和我家的房子一般大。 卖的急,价格也便宜。老师,我觉得您可以买下来。不管是给自己一个新家还是以后用来做投资也好,都是上上之选。” 张教授是京城本地人,他家的宅子早就不属于他,属于他的兄长。 因为他读的书多,早年离家多年,父母病重,父母离世,他都不在身边,全是由他的兄长服侍照顾。多年以后回到京城,他主动放弃了自家宅子的一半继承权。 早年他跟随联大,去了西南,也去过申沪,居无定所。 现在看着稳定了下来,张教授想着是不是该置办一套宅子,知道学生苏君越住的地段,他倒是有了兴趣。 “嗯,那行,去看看。” 动作很快,张教授看了眼宅子,立即买下。 之后张教授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宅子的装修改造中,他学了君越一样,增设了卫浴间。 师生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了,周末都回池子大街,该上学的时候,都回学校。师母赵曼玲带着刚归国的闺女张雪柔也常住在四合院。 时针飞速旋转,转眼又入冬,放了寒假。 因为京城天气冷,加上时局混乱,寒假放的很早。阳历刚跨入一九四九年,学校就安排了放假。 这时候要南下的人日益增多,很多人都急着卖掉宅子,特别是那些手上沾满“红色”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再回京城,宅子是一定要抛售掉。 君越趁机买下了,他家后面截断的第二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