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8节 (第1/2页)
谢不归的视线滑过她脸侧那因被切断,而不规则的丝丝碎发,脸容倏地一冷,站直身子,腰间环佩叮响,似要转身。 “郎君。”还是她率先开口,叫住了他,“这是奴家给您煮的醒酒汤。” 她回身把汤碗搁下,低声说: “加了些许蜂蜜,应是不苦。若是郎君不喜奴家身上的脂粉味,奴家不靠近便是,把汤放在这,郎君趁热喝了,不至于带着酒气回去,惹得尊夫人生气。” 谢不归把玩银钗的动作倏地一定。 他缓缓抬起眼睫,眸若点漆,不苟言笑道: “我那夫人,早已丢下我跑了。” 碗放在桌上,碰出轻轻的响声,芊芊闻言沉默着,指尖微微蜷缩。 他们就此隔着一段距离说话,一旁的灯烛把两个人的影子投落在地上,却是并肩挨着,仿若亲密无间,他淡淡道: “那女人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我与她夫妻七年,缠绵恩爱,互许终身,她却为些不相干的人背弃誓言,抛夫弃女,” 他的情绪始终没有起伏,像是在说旁人的故事,无关己身。 “风萱姑娘,”谢不归歪头看着她的侧影说,“这样的女人该不该得到报应。” 芊芊放在碗沿的手指倏地一颤,带动着药碗移了几寸,里边清澄无杂质的汤药晃荡不休,映出她微红的双眼。 她轻轻地吸了一口气,遏制住胸腔里的那股闷意:“不知郎君,可否听奴家一言?或许,尊夫人所为并非是有意伤害郎君,而是另有隐情呢,她也许不是存心想要抛弃她的夫君和孩子,而是有更重要的事在等着她去做。” “哦?”他声音动听,若流水淙淙,“愿闻高见。” 她转过身来,朝他行了个礼,这才轻声说:“郎君,奴家不知尊夫人之全貌,也不敢妄加评断。” “只能以己度人,还请君勿怪。” “奴家并非此地之人,而是来自异国他乡。故乡距此地,万水千山,遥远至极。每逢佳节,常常思念亲人却不得见。” “奴家自幼便对琴瑟之音,每闻丝竹之声便觉心旷神怡,如在桃源。” “年幼时有幸得遇名师,传授琵琶之艺,自此日夜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岁月如梭,转眼间,奴家已小有所成。” “随着名声渐起,四方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可虽身在繁华,为人追捧,心中却时常感到孤独。” “每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奴家常常自问己心,此生所求,究竟为何。” 说到此处,她才终于抬眸,看向谢不归:“一开始,不过是想让世人记住我的名字,似乎只有那样,我才能不再孤独。” “后来,我开始渴望得到一个知音。若有一人,能与我共赏琴瑟,西窗共话,便是至幸。” “可是如今……” “如今我之所求,非名非利,亦非知音。” 他怔在那里。 忽然,一声笑声隔着墙壁,隐隐约约传来,还伴随着高歌之声,是舅舅在与好友把酒言欢,击节而歌。 芊芊轻轻叹息:“如今的我依旧爱弹琵琶,却不为名也不为利,亦不为让某个人听懂我的琴音。只为让在异国他乡迷失的灵魂能够得到片刻的安宁。 此生惟愿,尽我所能,守护我爱的人们。” 四周的空气莫名安静下来。 她听到谢不归轻轻地问: “你爱他们,那你也爱我吗?” 芊芊忽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她静静看他良久,哑声道:“郎君,奴家为您弹奏一曲吧。” 此夜,为你。 独为你,抚琴一曲。 …… 片刻之后。 二楼某个寂静的房间。 她脸上的浓妆洗去,衣裙也换了一身纯蓝色的袄裙,鬓发、衣裙上都缀着闪烁如星子的银饰。 隔着珠帘看去,如同只在幻梦中出现的,细闪脆弱的蝶。 像是不好好注视着的话,下一刻就会亮晶晶地溃散于风中。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的开头如闺阁女子的絮絮私语,温柔小意。而后又如清泉撞击石壁,和风拂过竹梢,雨丝落于草叶,缠绵悱恻。 倏地开始转急,如大雁长鸣,将人的心神完全摄住,然后杜鹃啼血般如泣如诉,使人不禁潸然泪下。 终于,曲调渐缓,哀伤深深掩藏心底。 恰似那《雨霖铃》有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谢不归坐于案后,黑眸装满女子的身影。 恍惚如至当年初见,银铃般的笑声在耳边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