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91节 (第2/4页)
副使今日出城散心,到居延海去了?” 士卒道:“回太尉,听说如此。” 赵滋叹了口气:“可惜了,早知与他一同前去。城中待着,太过无聊。” 士卒闭嘴,不敢接话。 赵滋道:“你去吩咐军中,今夜设宴,与张副使一同饮两杯酒。” 士卒离去,赵滋托着腮,看着窗外,有些出神。自己是个军人,不怕行军打仗,可这种枯坐的日子实在太无趣了些。突然之间,赵滋很希望到了京城的陈希明,能够贪恋京城的繁华世界,不回伊州算了。 只要陈希明愿意放弃伊州,朝廷必然会命赵滋带军西进,重入西域。这复现汉唐时光的机会,朝廷必然不会放弃。有了铁路,运输不是问题,自己五万大军,西域根本就没有人是对手。 想到这里,赵滋又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蓝天。天上蓝天白云,分外悠扬,显得宁静而高远。偶尔几只雄鹰在空中回旋,也不知道是发现了什么。 这种单调的日子,赵滋已经过了近一年,实在有些腻了。风景虽好,总有看烦了的一天。 胜州城里,杜中宵当值。坐在官衙里,看着公文。 一个士卒快步进来,叉手道:“节帅,朝廷来的公文,要您亲启!” “哦——”杜中宵抬起头,“拿来我看。” 接过公文,杜中宵去了封皮,见是枢密院来的。里面开门见山,说陈希明已经答应落第京城,不回伊州去了。数日之后,会有陈希志和到京城的胡商一起到胜州,命杜中宵派兵与他们一起入伊州。 看着公文,杜中宵愣了好一会,才放在案几上。 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对于杜中宵来说,这个结果来的太快了些。此时火车未到居延,赵滋哪怕带兵入伊州,也只能少量前行,大军不能前去。一两千人,能够完整地接收伊州吗? 杜中宵的心里,对此事没有底。对河曲路来说,伊州是到熟透的果子,或早或晚,总是自己的。现在派兵进驻,大军不能跟随,有些冒险了。如果高昌突然进攻,到那里的一两千兵马,要受磨难。 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杜中宵闭目闲想。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冒险,让陈希志等人在胜州住上一段时间,等一等铁路进程。铁路修到居延,再由赵滋带所部大军,去占伊州为好。 第136章 学校 陈希志和一众胡商到了胜州,到帅府派见杜中宵。 双方见礼,杜中宵道:“现在正是四五月间,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使节跟诸位商人,先在胜州住上些日子,等候铁路修到居延再回伊州。不然路上跋涉,终是难行。” 陈希志是奉令回伊州,替陈希明处理留在那里的浮财,并不紧急,听了杜中宵的话急忙道谢。 杜中宵道:“今日天已晚,诸位暂回驿馆,明日我在府里为诸位接风。” 送走了陈希志一行,杜中宵对富弼道:“看陈希志的样子,并不急着回伊州,副使如何看?” 富弼道:“陈希明留在京城不回,必是把伊州献给朝廷,让陈希志回去处理杂务。他要回伊州,赵滋应当派兵陪同。不然陈希明家里的东西一般走,留下伊州怎么办?铁路修不到居延,赵滋带大军去伊州就有风险,想来陈希志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愿意等一等,那是最好不过。” 杜中宵点头:“确实如此。从居延到伊州,一共一千五六百里。铁路不到居延,赵滋本部运输粮草支撑西进,非常不容易。说到底是不能不等啊!铁路到了居延,赵滋大军西进,一部分运输辎重,兼保护修路的工人,就合理得多了。” 富弼道:“让张昇和赵滋催一催修路的人,速度再快一些。铁路能在六七月间修到居延,赵滋带着大军,可以在九月前到伊州,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运输辎重。如若不然,铁路修到居延,赵滋也只能带两三千人马到伊州。冬天如果高昌攻伊州,就不容易。” 杜中宵笑道:“副使,高昌虽然还没有派出使节,不知其心思,但攻伊州的可能也不大。伊州脱离高昌自治已久,并不见高昌有什么举动,总不可能在朝廷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