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98节 (第3/4页)

不可以走吗?”

    亲兵道:“这里是商路,周边没有人家,最是安全。北边的山里,虽然也有风,总是小些,只是有游牧居民,想来作为商路不太安全。天山北边的北庭等地,可以从这里山口翻过山来。”

    赵滋抬头看北边的天山,不屑地摇了摇头。宋朝大军进驻之后,人数有巨大的优势,游牧民族的骚扰已经不重要了。只要社会安定,不是盗贼横行的时候,作乱的没有藏身之地。

    这里正是风口,正在赵滋观看的时候,不远处突然起了大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

    赵滋看了,对手下道:“今夜我们在这里歇一夜,时早起程回去。既然已经没有高昌驻军,此地就是安全,没必要看着。等到铁路到了伊州,大军到来,再慢慢说吧。”

    众人应诺,一起下马,有人去打扫房屋,有的人去打水。

    赵滋到了驿馆前,看房屋的墙壁都非常结实,虽然有倾颓的,大部都还完好。只是屋顶大数都已经倾塌了,屋子不能够住人,只能在里面搭帐篷。

    四处看完,赵滋对众人道:“除了警戒人员以外,各自选择住所。派往四周的警戒人员,以三十里为限,查看有无敌军。回来之后,在五里之内布防。这里空旷,布防的范围大一些。”

    众人应诺,各自扎营,侦骑四出。西域不比中原,哪怕前出三十里,也见不到人影。

    到了中间房子里,亲兵已经扎好帅帐,并在帐前升起一堆火,火上烤了肉。赵滋在火堆边坐下,摘下披风,对众人道:“避风驿这里,不管是到伊州方向,还是到高昌方向,都是百里内无人家。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段路才如此难走。没有这处驿站,以这里的大风天气,商路实在难通。”

    亲兵道:“将军说的不错,所以天山北边的商人,经常从山北绕过去,反正风大的时候是夏天。不过天山南边的商人,就没有办法了,只能走这里。”

    赵滋点了点头:“知道这里就好了。今年我们老实待在伊州,只要无人来攻,便就不惹事。等到来年铁路通了,大军到来,那时再说别的话。没有铁路,不知晓高昌的内情,一时不敢动他们。”

    手下三千大军,在中原不算什么,西域这里其实就是很强的力量。只是赵滋初来,不知道那边高昌的情况,只能够谨慎行事。行曲一战之后,宋军整训,军队的编制已经扩大,赵滋习惯打大仗了。

    烤了一会火,身上的冷意去了,觉得浑身热烘烘地舒服无比。赵滋取下烤熟的肉,喝了口酒,半躺在地上,想着心事。西域实在是太过于大了,自己到了伊州,对最近的高昌还是难以下手,很难弄清那里情况。其实想想,两地相隔六七百里,还是太远了。加上中间有这样一段无人区,高昌撤了驿站,除了偶尔一些土著,一般百姓难以翻越,实际上是两个没有联系的地区。

    杜中宵军令,让赵滋用这小半年的时间,弄清楚高昌那里的情况,现在让赵滋发愁。本来想着这里有商路,来往应该方便,今日到鬼谷口一看,远不是那样情况。

    怎么派人到高昌去,搞清楚那里的人怎么想,赵滋要想个办法才好。

    第155章 两难

    高昌回鹘王庭,仆固怀恩高坐在上,看着下面的一众臣子,沉声道:“陈希明献了伊州,举家迁往开封城居住。现在,宋军已入伊州,据传兵威极盛。宋军已近,只是现在冬天,他们蛰伏于伊州,等到来看开春,他们还会老老实实待在伊州吗?伊州西来,第一座大城就是高昌。诸位,此是生死存亡之时,靠等是不行的!到底该如何,要尽快拿出主意来!”

    一边的高昌于越仆固臣道:“天王,宋军未来之前,本国一向臣服于契丹,朝贡不绝。前年宋军北来,一战击毙契丹皇帝,现在契丹两帝并立,莫衷一是。守上京道的耶律仁先,对本国恩义不绝,不能因宋军近了,就背弃了契丹皇帝——”

    另一边的大将军龙落都沙冷声道:“契丹不断,那对宋朝该如何?如以前一般,自认为甥,只怕不能满足宋朝大军。若是称臣,则引契丹人疑忌,此是两难。”

    仆固臣道:“有什么两难?宋和契丹本就是兄弟之国,我们两相朝贡,自认臣子,本就没有什么不对。现在宋军已入伊州,传闻势大,只能极早出使!”

    仆固怀恩沉声道:“向宋朝派使节,自愿称臣没有什么。只是,如果宋朝有什么非份要求,那又该如何?听闻他们从河州建了铁路,可以坐火车直到居延,再到伊州,离着可不遥远。”

    龙落都沙听了不由皱起眉头:“火车到底是什么东西?到过胜州的商人,凡是坐过火车的,皆赞不绝口,称是改变地理的利器。说是不用马匹骆驼,也不用粮草,就可以日行千里,拉货无数。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这是个什么样的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