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0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00节 (第3/4页)

了居延城。

    此时河州到居延的铁路,并没有向民间开放,运的全是军队,军站这里极其忙碌。李复圭先期到了这里,安排一切。河曲路经略副使张昇,则在铁路开通后,带人到伊州去了。

    十万大军,分布在绵延四千余里的铁路线上,几个重点地区,显得特别密集。由于没有威胁,赵滋所部留在居延的人很少,现在换成了张岊的部队。

    上次营田厢军由随州到河曲路,依靠的是地方铁路运送,坐在闷罐上一路行进。这次不同,整条铁路都是经略司资产,运输格外忙碌。不同的军队,带着各种武器,依次在车站集结。

    杜中宵和富弼看了一会,道:“此次进西域,没有带着重炮,想想还有些可惜。如果有重炮,西域的城池有什么用处?重炮轰上几轮,城墙就该垮了。没有重炮,攻城就要费些力气。”

    富弼道:“节帅何必为这种事情担心?回鹘本是大漠游牧,不善攻城,同样不善守城。只要在野外打败了他们,他们还能够守住城池吗?看契丹作战,学着我们铸了炮,也只是城内城外两军对射,再没有别的办法。儒州打了将近一年,还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现在还在拼命铸炮呢!”

    杜中宵笑道:“枪炮虽然凶器,最重要的是看怎么用。现在的河曲路三军,整训两年,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当年的营田厢军是初次在战场上这样作战,其余军队不知底细,出人意料地取得重大战果。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当时三四倍,敌人又不凶恶,不知效果如何。”

    富弼道:“伊州传回来的消息,高昌只知道朝廷军队打败了契丹和党项,到底怎么作战,却并不知道。听说我们用枪用炮,却不知道枪炮什么样子,怎么作战,想来强不到哪里去。”

    杜中宵道:“他们如果跟当年白马监军司一样,这仗还有什么难处?我们十万大军,对战高昌三五万人,完全可以聚而歼之吗。”

    张岊道:“高昌就只有三五万人,战力也是一般。党项占领沙州的时候,就曾进攻高昌,高昌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要不是路途遥远,进攻不易,说不定现在党项已入西域呢。”

    杜中宵笑道:“如果是那个样子,高昌献了居延求和,现在我们还不好做呢。进攻党项,还是要从秦凤路,大军沿铁路集中到镇戎军,直接攻灵州才好。从其队地方进攻,打不到党项要害。”

    富弼听了道:“是啊,党项大国,纵横数千里,不打要害,终是长久。”

    党项不能稳定占领西域还有一个原因,到了伊州,已经没有党项人口了。党项向西的极限,就是瓜州和沙州,再向西,就是劳师远征,得不到任何支持。以党项国力,这种地方不如放弃。

    宋朝比党项强的地方,就是有稳定的中原做后盾,只要军事支持,可以一直向西扩张。中原庞大的人力物力,只要国力能转化为军力,这个时代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第160章 新生活

    杜中宵走出车外,伸开手臂呼了口气,觉得分香甜。在居延睡了一夜,休息一天,浑身的疲惫劲儿终于去了。这个年代的火车颠簸得厉害,路又不好,白天坐不稳,晚上睡不着,连坐几天的车,真是跟受刑一样。河州到伊州的火车,由于修得过快,质量一般,速度也比其他铁路慢了许多,最重要是有了。

    一个穿着制服的铁路工人,从一边走过,看见杜中宵,急忙行礼。

    杜中宵把人叫住,道:“你认识我么?叫什么名字?怎么在这里做事?”

    那人道:“小的丁效忠,本是灵州的农户,后来被掠为奴,卖入党项征为辅兵。顺化渡一战,小的被俘,这两年一直在修路。到伊州之后,修跟的被放为良人,小的就到这里做事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自己曾经到过党项的战俘营几次,这人因此记住,也不稀奇。

    这是年代的军人,没有什么民族概念,被征了就当兵,被俘之后就听从安排,做什么都不稀奇。杜中宵也是看了这样的特点,才放心从战俘中挑选护路养路的人才。

    宋朝是北宋灭亡之后,才兴起民族主义,一个原因就是读书人多了。反而不提倡读书的军队,两宋之交后,民族主义情绪并不严重。打的顺时猛冲猛打,打不动了,就各种办法逃避。

    一时无事,杜中宵对丁效忠道:“这两年一直修路,觉得如何?比以前在党项军中苦吗?”

    丁效忠笑道:“节帅哪里话,党项军中,我们是辅兵,饭都吃不饱的。修路的这两年,一直都是吃粟米或馒头,向来管饱,岂是以前的日子可以比的?正是因为吃的好,修路两年,大家一直安稳,没有什么事端。一个月前放为良人,我还觉得诸多不习惯呢。幸亏在铁路上做事,有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