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03节 (第3/4页)
对,那几座小城应先攻取。只是这一带的道路,俱是东西相向,去哪里还要经过高昌。须等赵滋大军到了之后,我们随在其后,前去南部山口。” 张岊有些不甘心,自己五万大军,处处受制于赵滋。不过想了想,此次最重要的就是高昌城,赵滋是攻那里的主力,还是同意了。只要把高昌的大军隔绝在盆地外,高昌就是一座死城。 张昇道:“其实自全军整训,人员大改之后,节帅对现在的河曲路大军有些信心不足。此时高昌不过三五万人,我们八万大军,全部枪炮,应该轻松攻下才是。节帅不宣而战,处心积虑,造成这样一个局面,怕的就是高昌大军集中,与我们作战。想当初,节帅带三万人入河曲路时,是何等的锐气。先败耶律重元,再灭耶律宗真,三战夺党项之地数千里,没有丝毫犹豫。与契丹、党项相比,高昌又算得了什么?” 张岊叹了口气:“说起来,节帅可能觉得,我这些人,没有赵滋、杨文广那些将军能打仗吧。” 张昇摇头:“与你无关,还是中下层将领的事情。以前的营田厢军中,能者上,不行的就除了厢军的役,安心做别的事。现在补进来的将领,多是本身有禁军官职,能者上容易做,不能者下那可就难了。” 杜中宵真正担心的,是现在大军的中下级将领,不能适应战争形势。全军刚刚整编完成,以前行之有效的措施,还需要实战检验。打完高昌,这支军队也该成熟了。 第168章 使节 邹鸣随在兵士身后,看宋军阵形看起来疏散,却联绵不绝,极是厚实。三排一阵,每一阵又互相套在一起,成为一个绵延数里的大阵。他不是将领,搞不清宋军为何如此布置,只觉得到处是人,处处都是布好的阵形,有些心悸。身边的都巴埋则仔细记着宋军样子,如果谈判失败,打起来时有些用处。 穿过军阵,到了将近中间的位置,便就看到几座小帐篷聚在一起,帐篷前坐了位将军。 见到士卒领了使节来,秦有朋站起身来,道:“军阵之中,不好出迎,两位莫怪。” 邹鸣忙道不敢,上前行礼:“不知将军高姓大名?在宋中是什职务?” 秦有朋道:“在下秦有朋,本是京城禁军,前年调到河曲路,现在做个旅都指挥使。此次奉定远军都指挥使之命,为此次之帅。两位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说。” 邹鸣拱手:“在下邹鸣,在高昌城里任都监。这位是都巴埋将军,是回鹘将领。” 秦有朋道:“两位前来辛苦,且过来做。军阵艰苦,只能坐在帐外,莫怪。” 说完,命士卒又拿了两把交椅过来,放在地上,与邹鸣和都巴埋两人分宾主落座。又吩咐上茶,在桌子上泡了,请邹鸣和都巴埋饮用。 用了茶,邹鸣拱手:“将军,北庭汗王一向恭谨,与大宋上国没有冲突。此次不知为何派了大军前来?高昌小国,向来不重杀伐,不知因何如何?” 秦有朋道:“我是个当兵的,只听上命而行。节帅欲恢复汉唐故土,是以派我前来,监视高昌的举动。你们不攻,我自然也不会开枪杀伐,大家相安无事就是。” 邹鸣听了疑惑,你带了数千大军到高昌城外,还说相安无事,那干什么来了?数千大军在此,吃喝怎么办?难道,后面还有大军?如果不是,这些宋军怎么这么老实呢? 饮了杯茶,邹鸣道:“将军,高昌这里现在是回鹘人做主,凡事都是他们说了算。看,我此次前来出使,只是因为我本是汉人,熟悉汉语。真正的正使,其实是这位都巴埋将军。” 秦有朋向都巴埋拱手:“原来将军是正使,见礼了。” 都巴埋摇手:“我的汉语不好,都是由邹都临说,我听着就行了。” 邹鸣道:“将军,回鹘本是纵横草原大漠,与我汉人不同,做事情直来直去的。突然之间,将军带大军兵临高昌城下,所有的人都觉得莫名,不知高昌犯了宋国哪一条,怎么突然就要来打呢?” 秦友朋道:“都监,我已经说过了,我是个当兵的,只知道带兵听从将令。上峰命我带兵来,我就只有带兵来。我在这里,你们不出兵,我也不出兵,静候节帅到来就是。” 听了这话,邹鸣急忙问道:“原来杜节帅要来高昌吗?” 秦友朋道:“那是自然。节帅不来,我们来干什么?说过了,是节帅意欲恢复汉唐故土,才派大军入高昌,并不是来打仗的。当然,你们要打,我接下来就是了。” 邹鸣看了看都巴埋,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杜节帅什么时候到高昌?” 秦友朋道:“我等将领,如何过问节帅的事情?节帅只是命我等先行,等候在高昌城外,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知。使节要问,可以到后方去,看看节帅已经到了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