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05节 (第3/4页)
圆治听了,一时愣住。他没有想到这样两件小事,现在竟然成了发兵借口。前线大胜,杜中宵说出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只觉得理所当然。这个进候,高昌已面临灭顶之灾,杜中宵说什么都是对的。 沉默好一会,圆治才道:“节帅,这两件事情,只是高昌内部议论不休,不是大事——” 杜中宵道:“大师,什么是大事?今日朝廷奉百年之余烈,大军再临西域,西域的势力,不早早迎接,反而心怀异念,这不是大事?能够恭奉朝廷,朝廷自不会忘其恩德。而对朝廷三心两意,朝廷现在已经有余力,自然就该剿除。北庭汗王便就如此!” 圆治道:“节帅,自大唐中衰,西域不在中原台下已近二百年,高昌建国也过百年。纵然现在中原武力再兴,也没有西域就要拱手称臣的道理。以此为借口灭国,恕我直言,只怕周围的势力——” 说到这里,圆治连连摇头,显然觉得杜中宵的理由不能说服自己。 一边的富弼道:“大师方外人,把此话告诉北庭汗王即可。其实节帅说的已经委婉,北庭汗王在朝廷大军占领伊州后,却断绝交通,不许商人通行,不派使节,已经摆明了与朝廷敌对。只不过在朝廷的眼里,高昌只是一方小势力,时机到了剿除即可。这里本就是汉唐故土,又多汉人,北庭汗王不及早向朝廷称臣,不服臣礼,朝廷岂会不发兵?你们觉得是小事,只是大唐中衰已过两百年,时间太久,忘了该怎么做事罢了。大唐盛时,他如果这样做,是不是兵马很快就来了?” 听了富弼的话,圆治就感觉得出来,富弼比杜中宵还要热衷于开拓西域。他话里的意思,理所应当地认为,大唐在西域的地位,宋朝理所应当地继承下来。 见圆治有些尴尬,杜中宵道:“大师是佛门中人,这些闲事,不必过于费心。回去之后,把我们为什么进兵高昌,说给北庭汗王听。他怎么想,现在不重要了,大军围城,不会再等很久。” 圆治双手合十,对杜中宵道:“节帅如此说,贫僧回去告诉北庭汗王就是。除此之外,节帅还有话要跟北庭汗王说么?贫僧来此一趟,总要带些话回去才好。” 杜中宵道:“大师可以回去告诉北庭汗王,大军已经围城,各处援军断绝,望他快些投降。不要等着轰开城门,那时投降可是晚了。现在投降,还不失下半世做个富贵员外。” 圆治称是,双方关于高昌再无没有话讲。 杜中宵道:“高昌归入朝廷,大师可以入中原名寺,与高僧交流。自大唐中衰,西域的佛法受了许多挫扼,现在重归朝廷治下,该当重兴才是。” 圆治道:“早闻中原繁华,若有机会前去,自然是好的。只是相隔万里,去一趟不是易事。” 杜中宵道:“大师忘了,火车已经到了伊州,要去中原,在伊州买上一张车票,用不了多少时间。” 圆治听了,一时有些茫然,过了一会,才道:“敢问节帅,火车真像传说的那个样子,不用粮草就可以一日行千里吗?如此神物,真真是让人向往。” 杜中宵道:“当然如此,不然进攻高昌哪来这么多兵马?有了火车,天下就不一样了,距离远了不再像从前那样遥不可及。一张火车票,价格并不昂贵,天下任逍遥。” 圆治点头:“节帅把此种神物带来西域,功德无量。既然火车到了伊州,西域与中原也就不再遥远了。大唐时,西域虽在中原治下,可中原离着太过遥远,非是等闲人去的。现在通了火车,如果火车票不贵的话,哪怕寻常百姓,也可以到中原去看看。” 杜中宵笑道:“与以前路上的花费比起来,现在火车票的钱,不值一提。寻常百姓有心,当然可以去中原。只是中原地方广大,去了也不知道要到哪里,有些麻烦。” 圆治道:“贫僧精心佛法,只要去一去名山大寺,与高僧交流佛法即可,倒没有什么。” 说了一会闲话,杜中宵道:“天色已晚,我在后衙备了筵席,为大师接风。不知大师持不持斋?” 圆治道:“我们西域佛法与中原有些不同,并不持斋。” 杜中宵道:“如此最好。西域这里地气有些不同,现在虽然是秋天,却蔬菜不多,如果持斋还真是不方便。中原的僧侣,也不是都持斋,京城的大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