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20节 (第2/4页)
,一直做武将的话,上升通道有限不说,还容易引起掌握军权的疑虑,对自己以后不利,才甘愿改任文职做御史中丞。这个御史中丞,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自己实际还一头雾水,需要到京城之后再从头开始。 看着杜中宵,庞籍笑道:“中丞何必谦虚。你在河曲路三年,无论文治武功,人人称颂,都说是开国以来第一能干之臣。此次入朝为御史,许多人都觉得官职过低。” 杜中宵道:“怎么能说低呢?高过此职的,就只能是为宰执了。我资历不足,年纪又轻,如何做得来宰执?做御史中丞,已经是朝廷厚爱。” 庞籍点头:“中丞年纪虽轻,却谦虚谨慎,非一般浮浪子弟可比,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我在后衙设了酒筵,为中丞远来接风。且在交州休息一日,再去京城吧。” 杜中宵拱手称是。到了这里,庞籍不招待说不过去,这酒宴应该是要的。 一夜无话,第二日杜中宵来拜见庞籍。在一边的客厅里,上了茶水,庞籍道:“中丞三十余岁而入中枢,执掌宪台,以后必然为一时名臣。” 杜中宵拱手:“此是圣上错爱,我自己诚惶诚恐,哪里敢想以后的事。” 庞籍笑道:“何必谦虚,中丞的军功在那里,任谁也不敢小看。老夫宦海浮沉数十年,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你一句。你以前没有在朝廷为官,现在又军功太大,此次入朝为官,其余的都是些小事,最重要的是跟圣上熟识、相知。若得圣上赏识、信任,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如若不然,圣上一直对你有戒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御史是台宪,与他官不一样的,做出什么是其次,得圣上信任是根本。”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御史虽然是监察百官,可本朝与以前都不一样,兼且有规谏天子之职。这中间的分寸,着实是难以拿捏。” 庞籍道:“此事是心中一念,不违本心即可。是不是对朝廷好,规谏的到底对不对,要相信圣上心中是有数的。国朝初立,御史就要求忠厚本分,不可巧言令色,中丞深记。” 杜中宵拱手:“多谢相公相告。我多年为官,俱是外任,对于朝中事务着实不熟。” 庞籍只是提了一下,并没有深讲。御史中丞这个职位说好做也好做,难做也着实是难。因为天下之事无有不预,监察的范围非常广,天下事几乎全在其中。由于没有实权,只能建议,而不能直接处罚,跟地方的监察系统不同,对官员的威慑没有那么大。皇帝言听计从,则百官畏惧,皇帝驳斥几次,就没有了权威。也正是因为如此,实际职权远小于以前的三司使,虽然地位高过。 又聊了一会闲话,庞籍道:“我有好友之子司马光,现在京中做群牧判官。以后仕途,若是方便的话,中丞能提携一下,甚是感念恩德。我已经老了,精力不济,在朝中做不了什么大事了。” 杜中宵吃了一惊,没想到庞籍会向自己托付此事。不敢怠慢,拱手称是。 司马光是庞籍好友司马池之子,年轻的时候,很长时间在庞籍家里,跟庞籍的交情极深。司马池早已故去,司马光则未出名,现在看不出未来的仕途如何。杜中宵年少有为,将来必有前途,合适的时候能够提携一下司马光,对他大有好处。 庞籍已经年近七旬,此次出来外任,很可能不会再回朝廷了。自己的子嗣没有什么才华,希望寄托在司马光身上。有机会向重臣交托几句,是应有之意。 杜中宵只与司马光短暂共事,对他不熟,顺手提携可以。庞籍与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交情,本来就是这样。官场上面,这种事情所在多有,庞籍不说白不说,杜中宵自然也就答应。 又聊了几句闲话,庞籍道:“并州的毛皮生意,是中丞在这里为签判时建立起来的,到了现在格外兴旺。北地毛皮,多是到这里硝制好了,再卖到各地去。今日得闲, 可以到城中各处去看一看,到底是当年自己为官的地方。我年事已高,就不陪你了。” 杜中宵忙道:“相公安坐帅府即可,我自己随便逛逛。说起来,也是许多年没到并州了。” 辞别了韩琦,杜中宵出了帅府,转目四顾,心中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当年夏竦来做河东路经略,辟自己为签判,仿佛就在左日。没想到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旧人不在,并州早已物是人非。 带着随从,在城里随便逛了逛,不知不觉就到了毛皮市场。经过七八年发展,并州的毛皮生意已经成了特色产业,毛皮市场也发展大了许多。杜中宵离开后,后来的官员慢慢收回了官方力量,这里已经是民间市场,官方干预不多。当年官方参与的大厅,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