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325节 (第4/4页)

,以前都是随便派个小厮,抄了账簿,带回叶县就好。”

    方平道:“既然如此,怎么这次兄台要去襄州?”

    易理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我们主人家开书铺已经三代,开国就做这生意。年初的时候,因为一宗借贷,本来借据是一千贯,债主要为难借贷人,让铺里新开了一张千贯的借据把旧借据换过,不合经手的人就是我。当时只以为小事而已,没想到后来借贷的人死了,家破人亡,惹出事情。”

    方平听了不由大吃一惊。易理说的事情,难道就是白家的案子?急忙打起精神,详细询问。

    此去襄州,易理本就心烦,路上又与方平说得熟了,没有多想,便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方平听在耳朵里,越听越是心惊。一直都说此案没有证据,却没想到一离叶县,就碰到了关键人物。

    易理的口供,岂不就是这案子的突破点?想来想去,路上与易理虚与委蛇,到了新野,急急忙下了火车,到车站亮明了身份,让他们带人把易理抓了起来。

    把易理带到一边的小屋子里,方平拱手:“不瞒兄台,在下正是御史台派往叶县的人,此去邓州查卷宗。既然碰到,且有口供,就不能让你再去襄州了。这是一件疑案,只要破了案,兄台的事情不过小事一桩而已,我可以向中丞求情,不处罚你。”

    易理听了,不由脸色腊黄:“世上岂有这样巧的事情?莫不是你早知是我,跟我上车来?”

    方平摇了摇头:“在下确实是去邓州的,并不知道兄台的事情。恰好在火车上遇到你,你又把事情说给我知,只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白家的人死得太冤,让我们在车上相遇。这便好了,我从新野县里借几个差吏,带着你一起立即回京,禀白中丞。”

    易理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这个年代的人,对天意还是畏惧,易理只能认命。

    第13章 关键证人

    下了朝,杜中宵刚刚回到官厅,主簿叶项便拱手道:“中丞,方平从叶县回来了!”

    杜中宵愣了一下,道:“让他们多查些日子,务必把事情搞得清楚,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叶项道:“他拿到了关键证人,生怕在叶县出了意外,直接带回京城来了。现在人已经下到了台狱里,单等着中丞审讯。”

    听了这话,杜中宵一时有些蒙。他派人去叶县,并不是去审案,而是查案子有没有疑点。如果查不出疑点,便出于同情心,在京里把白先安顿下来。查出来疑点,便就上奏章,让京西路去查。方平一下子拿了关键证人回来,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想了一会,杜中宵道:“让方平过来见我。”

    叶项拱手称是,离了官厅。不多久,带了方平进来。

    杜中宵道:“你说找到了白家一案的关键证人,带到了京城,是怎么一回事?”

    方平拱手:“禀中丞,小的在叶县查案,谁知走漏消息,总觉得有人跟在我的后面。小的便与简成商议,他去柏亭监查卷宗,小的到邓州去,先把监视我们的人甩掉再说。哪成想,上车之后恰巧与当时为白家写借据的书铺的主管坐到一起。因为那主管不妨,把当时的事情漏了出来。小的怕回叶县有意外,便干脆带进了京,由中丞亲自审讯,以定行止。”

    杜中宵道:“好,此事若真能破了此案,当记你一功。我们去台狱,听听来人怎么说。”

    说完,与方平一起,到了台狱官厅,吩咐把人提来。不多时,方平押着易理进了官厅,一起行礼。

    杜中宵看着易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一身青衣,三络黑髯,甚是精干。心中实在有些不信,这样一件大案,就被方平误打误撞破了。

    定下心神,杜中宵道:“你叫何姓名?在哪里做事?一一道来。”

    易理拱手道:“小的易理,自幼曾读诗书,在叶县的章家书铺里做个主管。半年之前,有本县白正然借简员外家现钱一百贯,定好利息,由小的写了借据。过了些日子,书铺员外突然间对我说,要把那张借据改过,数目改为一千贯。这种事情没有做过,小的着实不敢。”

    杜中宵看着易理,淡淡地道:“后来怎么又敢了呢?”

    易理叹口气:“钱帛动人心。小的本来不敢,员外拿出一锭银来,约有十两,说是改了借据,银子便就是我的。而且说,简员外在叶县非寻常人家,家里有钱,官面上也有人,若不从他,以后生意只怕受他刁难。小的一时间昏了头,便就替他们把借据改过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