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45节 (第2/4页)
狄青道:“此次朝廷出三十余万大军,北进攻灵州,志在灭党项。出兵以来,后方物资要什么就运来什么,从不短缺。西路韩太尉,三万余兵马,奔袭两千余里,直抵黄河岸边。你们记住,朝廷此次是下了大本钱的,容不得任何疏忽!葫芦川里,三十万大军挤在一起,施展不开,每日里为了驻营地,为了哪支军队吃得好,哪支军队吃得差,纷争不断。出了葫芦川,大军展开,不许再如此混乱!” 众将见狄青神色严肃,面色不好,急忙拱手称是。 狄青又道:“由此地到鸣沙一百余里,我与张将军带三万军先行,两日赶到。大军暂归杨遂和卢政同管,凡军中事务,皆须两人商议同意,才可施行!” 众将一起称是,再没有人敢多说话。 看着众人,狄青道:“我部三十万大军,自镇戎军出发,至今已经两月余。连破西寿和韦州,实是大胜。不过,西边韩太尉已破凉州,党项贺兰山以西土地全部丢失,大军缩回兴灵两州。接下来的战斗不会容易,特别是灵州,党项经营多年,驻有大军。而且据说,党项这几年铸的炮,一大半在灵州。如果这样,我们就必须等重炮运来,才敢言攻城。” 说到这里,狄青的面色越来越严峻:“鸣沙小城,攻之不难,难的是灵州!接下来的日子,军令一下,敢违令不遵者,斩!谁敢耽误了灵州之战,我宝刀不长眼!” 众将听了,不由战战兢兢,一起叉手高声称是。 狄青站起身来,看着众将,道:“你们各自回去准备,人不卸甲,马不解鞍,等候军令!” 众将离去,张玉对狄青小声道:“太尉,新胜之下,何必逼迫众人?” 狄青叹了口气:“据京城来的消息,自从刘几攻破西寿后,朝臣议论多次,认为我们出镇戎军走得太慢了。又有韩太尉破凉州,两相比着,许多人对我们不满。再这样磨蹭下去,唉——” 张玉道:“现在作战用枪炮,空有一身勇力,却不能上阵杀敌,军中确实许多变故。不过现在破了韦州,总是一场大胜,乘胜追击,别人还会说些什么?” 狄青点了点头,对一边的杨遂和卢政道:“我和张玉带三万军先行,去攻鸣沙。你们两人率领剩下的兵马,沿河谷随在后边。十几万大军,行军就不是易事,万事谨慎!” 杨遂和卢政一起叉手称是。他们都是狄青旧部,跟随多年,用起来最是放心。 第61章 时间不等人 凉州城里,韩琦、赵滋与刘几相对而坐,议论着接下来的战事。 刘几道:“奉朝旨,我部五万人,自今后便归太尉属下。待狄太尉取鸣沙后,他去攻灵州,我军则取峡口,去取顺州,扫清兴庆府外围。” 韩琦道:“太尉一路远来,路上辛苦。不下灵州,进攻兴庆府便就有诸多风险,我们不必细谈将来战事。后衙备了酒筵,一会为太尉接风,先歇息一些日子再说。” 刘几道:“太尉好意,在下心领了。不过,凉州离镇戎军实在太远,物资运到这里诸多不便。若是方便,不如太尉帅大军与在下一起回应理去。那里据黄河渡口,又有大路通镇戎军,诸事方便。” 韩琦对赵滋道:“将军以为如何?我们去应理,河西数郡的人马是不是太少了?” 赵滋道:“已经取了这几州,居延便就不必留那么多军队。调一万人入河西,我们只管走就是。这几州与党项其他地方不同,本就党项人不多,百姓望朝廷大军如盼甘霖,本就没有什么事。” 韩琦道:“如此最好。我们与刘太尉合兵一处,七八万人,能够做出一番大事。” 刘几道:“狄太尉带大军攻鸣沙,意欲把铁路一直修到鸣沙去,接下来要平静一段日子。我统的那五万人,实不相瞒,需要一段时间修整过后,才堪大用。” 韩琦道:“太尉带军连下西寿监军司和应理,所向无敌,需要修整,难道是伤亡不少?” 刘几摇了摇头:“太尉多虑了。党项都不是强兵,人无战意,一鼓而下,哪里有什么伤亡。只是现在全军建制混乱,将领不清,必须重新整过。前两战都是我亲自督战,哪里能一直如此?” 韩琦不知道刘几军中情形,道:“无妨,太尉可在应理先行练兵,我带大军过去还需些日子。” 赵滋是从随州就一直是刘几的属下,道:“自从全军整训,禁军换了枪炮,不过听说编制等等并不顺利。太尉要整军,莫不是因为此事?” 刘几道:“此事一言也说不清楚,以后再说吧。总之现在大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