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53节 (第1/4页)
一直打到现在,党项都是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有了铁路,大军可以方便调来,不趁着这个好时机灭党项,韩琦心有不甘。当年自己守西北的时候,军力不济,在镇戎军附近大败,韩琦这些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有机会一雪前耻,岂能放过。 刘几道:“我们五万大军在静州,围兴庆府或稍有不足,但截断兴灵两州却有余。便就先驻留在此处,看看狄太尉能不能短时间攻下灵州。灵州一破,我们两部合兵,破兴庆府何难!” 静州到兴庆府五十里,不过一日路程。韩琦大军驻静州,实际就监视住了兴庆府的党项大军,让他们不敢出城。如此狄青可以放开手脚,全力进攻灵州,不必担心党项军骚扰。 韩琦站起身,走到门前,看着不远处的贺兰群山。过了一会,转过身来道:“十年前朝廷与党项作战,虽有小胜,大战必败。当朝廷不堪重负,前线将士无战心,不得不与党项议和。哪里能够想到,十几年后,我们就能如入无人之地,打得党项不敢出城迎战!现在想起以前种种,恍如在梦中。” 刘几道:“世间事沧桑巨变,谁能够想得完全。十几年间,党项不是十几年前的党项人,大宋也不是当年的大宋了。太尉带赵滋三万兵,纵横三千里,所向无敌,十几年前谁敢信?” 韩琦摇了摇头:“说起来,赵滋是河曲路旧将,作战自有章法。此一战全是靠他,路上没有出任何差子。只能说,自杜中宵到随州编练新军,练的着实有章法,留下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将领。” 说到这里,没有再说。实际上依杜中宵在河曲路的战绩,应该是他指挥灭党项的。只是由于朝中的种种原因,让杜中宵回朝,韩琦和狄青来了而已。 如果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灭党项该是多大的军功?可现在,好似又没那么重要了。现在的宋军跟党项军队差距太大,换个人来,也只是快与慢的问题。 第82章 契丹要害 天章阁里,杜中宵与曾公亮、王洙、胡宿、范镇等人闲坐,说着最近西北的战事。 曾公亮道:“前两日狄太尉奏报,已经命炮兵上前,与党项城头的炮兵对战。想来数日之内,就可以破掉党项城墙的防御,尝试蚁附攻城了。如果顺利,正月里说不定就可以拿下灵州城。” 范镇道:“如此是朝廷之福。三十万大军,聚集在灵州城下,需要的物资可不是小数目。镇戎军以北,包括环州、庆州的民夫,都被征调一空,去运粮草。正月里攻不下灵州,就要影响春天播种。” 曾公亮点头:“是啊,灵州一战,是党项最后的指望。他们的打算,想来是让狄太尉围灵州而攻不下,后勤无法支应,最后撤军。若是如此,以后再攻灵州,也会遇到一样的难题。” 杜中宵道:“两军相逢,勇者胜。本朝的炮多过党项,打得比他们准,比他快,抵近与党项炮战是正确的。枪炮军中用的时间不久,到底该怎么用,还是想得太少。” 王洙道:“如此说来,城头用炮岂不是没了用处?如果来攻的敌人,炮更多,城头的炮打得远又如何?只要他们拼着上前,反正双方都能互相打到,打得远并没有用处。” 杜中宵道:“内翰,话不是这样说。城头的炮,首先做到的是敌人打不到,或者虽然打得到,却打不坏。如果没有防护,炮是放在城头,还是在城下,有什么区别?” 曾公亮奇道:“如何防护?炮在城头,炮弹落下来,不是只能挨打?” 杜中宵道:“炮为何以放在城头?为什么不能放在城墙的中间?为什么不在有炮的地方,建个堡垒守起来?作为军中重器,炮怎么能直接放在城头呢?” 曾公亮一时愣住,看着杜中宵,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 是啊,炮为什么就直接放在城墙上?为什么都已经装了炮了,不在外面建个防护的盖子,让城外的炮伤不了?守城的炮不方便移动,如果再没有防护措施,那还有什么用处? 看着众人,杜中宵暗叹了口气。很多东西,不经过大量使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人们实在很难想到怎么防守,怎么破解。这些做法其实不难,难的是没有经验。 胡宿道:“军中换枪炮,不过几年时间,到底该怎么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