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76节 (第3/4页)

。若是宋军以重元为号,难保不会大乱。北边几州,都在群山之中,没有什么大用处,给宋国就是了。”

    耶律洪基看着众人,见其余人都不语,心中明白。在马邑快一个月了,无法奈何宋军,臣下许多人都不想打了。这仗也打不下去了。前方攻不破贾逵的防御,后方运粮艰难,实在支撑不住。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陛下,弘州急报,有运粮队伍反了!”

    耶律洪基一听,猛地站了起来,厉声道:“怎么回事?有多少人?”

    士卒道:“禀陛下,初时的人并不多。谁知他们出其不意攻破了弘州城,裹挟百姓,现在拒说有数万之众。听探报说,这些人知道陛带大军在大同府,正四处抢掠,要向南边的蔚州去!”

    耶律洪基挥了挥手,命士卒下去,一时间眉头紧皱。

    贴不拱手道:“陛下,现在的粮草都是要从弘州运来。那里一乱,粮道可就断了!”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断然道:“这仗打不得了!让宋使到军营,就此议定。南国送重元回来,我们撤军!朔州和德州,就交给宋国算了。等上两年,备得齐全,再与他们争锋!”

    众臣拱手称是。

    耶律洪基又道:“立即派大军,去弘州剿灭乱贼!若是慢了,被他们裹挟百姓作乱,只怕山前山后乱成一团。命同知枢密院事韩绍文统兵三万,立即沿桑干河顺流而下,讨伐叛党!”

    贴不拱手道:“陛下,弘州数万乱军,只出三万人,听怕——”

    耶律洪基摆手道:“叛军虚报而已。弘州总共才有多少人?纵然他们裹挟,也没多少乱军。”

    众臣拱手称是。韩绍文统军在后面军营,立即派了传令亲兵,命他带兵火速出发。

    弘州到大同府比马邑还近,如果乱子传到大同府,事情就闹得大了。必须要在宋朝知道乱子之前扑灭,不然,这仗还不容易结束。

    朔州驿馆,耶律仙童看了洪基来的诏命,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洪基不打任何折扣,就答应了宋朝的条件。本来自己还担心,与宋朝谈定的条件洪基不接受,此事难以结束。看来,这场战争对契丹来说极其不顺利,为了结束,宁愿付出代价。

    与吴湛出了房门,到了富弼和刘永年住的院子。通报之后,两人进去。

    富弼和刘永年迎了出来。耶律仙童拱手道:“太尉,圣上有旨,明日我们一起,到马邑的军营里面去。谈定此事,接了诏书,各自收兵。两国重修兄弟之好,不起刀兵岂不美哉!”

    富弼道:“大王,现在可不是兄弟之国。我朝圣上与贵国先弟为兄弟,现在是叔侄之国。”

    耶律仙童有些尴尬地道:“太尉说的是,叔侄之国,叔侄之国。”

    契丹突然接受条件,就在马邑的军营里谈判,让富弼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宋朝急着改组禁军,这仗实在不想打下去了。早早结束战事,其他的也不多考虑。这一仗,契丹打得稀里糊涂,宋军的实力也不足。防守有余,进攻却力有不逮,能早早结束,正是朝廷希望的。

    马邑一战,对于宋朝来说,是向契丹展现了实力。两军正面对阵,宋军战力居于上风,契丹哪怕兵力占优,也很难撼动。对于两国来说,这个结果,会影响后续政策。

    第144章 开拓两湖

    杜中宵把公文放到案几上,对一边的田况道:“难怪契丹人答应得如此爽快,原来是他们国内出了乱子。有运粮民夫,杀了押运的官兵,占了弘州,一时声势颇大。不过,很快就有契丹大军赶到,乱军被迅速平息。如果不是有此事,只怕契丹人还要罗嗦上些日子。”

    田况道:“既然乱子被迅速平息,契丹还怕些什么。”

    杜中宵笑道:“太尉,是运粮的民夫作乱,这可不是小事。说明从幽州运粮草到前线,民间已经无法忍受。再打下去,这次乱子平息了,下次呢。”

    曾公亮道:“既然契丹答应了条件,能结束战事就好。这一个多月,我们关于军改的事情,不知道上了多少道奏章。诸事齐备,就是前线打仗,圣上一直没有批下来。现在战事结束,也就可以军改了。”

    杜中宵知道,要想军改,正在作战的几支军队,必然要有大量将领调回京城来。没有他们,用什么人军改?很多人事位置,只怕皇帝心中已有预案。

    田况点了点头:“是啊,要想军改,只靠我们还是不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