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85节 (第3/4页)
有了党项,宋朝禁军对西边诸蕃部,有绝对的优势。宋朝本就是不善于打大仗,相对其余各国的军队,禁军本就有优势。面对诸蕃部,一般只是几千人规模的战斗,他们还不能对禁军造成威胁。 富弼点头:“太尉所言极是!现在禁军整训未完成,只能尽最大可能,先把手中能战的军队先用好了。西域虽远,有铁路在,到河北也不难!” 田况缓缓点了点头:“不错,先面对大敌,其余慢慢再说!若把张岊所部调到河北,便就不怕契丹人南下了。他们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十五万大军,只是守,应该能守得河北路积水不漏。契丹人敢几万人南下,就没那么容易回去了。 第167章 阵兵河北 “什么?调张岊所部去河北?!”崇政殿里,文彦博看着杜中宵,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中宵点头:“不错,就是调张岊所部。西域已经平定,喀喇汗主力被灭,数年之内没有能力再打大仗。张岊所部整训完成几年,再在西北,用处不大。可以调陕西路兵马去河西和西域,把张岊一军换到中原来。有窦舜卿、刘几和张岊三军在河北路,契丹就没有办法。” 文彦博连连摇头:“西域到河北路何止万里!万里调兵,这、这太过荒唐!” 韩琦道:“现在六月,要到十月下旬,河北路的河流才会结冰。四个月的时间,张岊一军集中起来坐上火车,到河北路应该能赶到。有十五万大军在河北,就不怕契丹讹诈了。” 赵祯点头:“铁路到了西域,不是以前可比。命陕西路经略使王拱辰妥善安排,立即派兵经兴州北上,在河州乘火车去天山南北路。张岊一军,逐次集中,乘火车到河北去。” 其余大臣听了,都觉得万里调西域兵马过于荒唐,但又提不出反对的理由。现在有铁路,加上集中准备时间,一两个月也就到了。铁路的长途机动性,根本不是以前可比的。 杜中宵指着桌上的河北地图道:“防契丹来攻,河北路无非几个要地。最前线的,就是雄州、保州和定州三地,纵深则是真定府和瀛州。特别是雄州最当要路,契丹南下一马平川,最是要害。三军到河北路后,臣以为,应该由张岊一军驻雄州和保州,窦舜卿一军驻定州和真定府,而刘几一军,则到东边的瀛州去。瀛州为河间郡,是河北大城,可以在那里建一军校,由刘几兼掌,训先整训河北路的兵马。” 赵祯皱了皱眉头,凑上前去,看地图上的瀛州所在。现在两所军校,京城的军校整训京城禁军,武都军校整训陕西路和河东路禁军。本来朝廷布置,是整训完京城的禁军,就换河北路禁军回来。如果在河北路再设一军校,就地整训,加快了速度,不过效果也差了许多。 田况道:“如果在河北路设军校,则整训禁军的速度是快了,只怕效果不好。” 杜中宵道:“效果不好,也总是整训过了。以后在与契丹的战事中,看各人造化就是。以前我们总是以为,耶律洪基平定重元之后,怎么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平定内部。现在看来,却是未必。契丹人的内战,打烂的是燕云地区,他们不管,还是能轻松派出数十万大军来。” 田况道:“没有燕云,这些契丹人的粮草从哪里来?” 杜中宵有些无奈:“契丹人未必想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把兵马集中起来,自去找衣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河北路没有足够兵马,不能御敌于国门外,他们就可以到河北因粮于敌。纵然击退契丹人,沿边数州也必然糜烂。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河北路的兵马尽快集中起来。” 听了这话,众大臣一时不语。契丹人不是正常的农耕民族,他们的做法跟宋朝不同,这种事情还真有可能发生。集中二三十万兵马,冲过国界,进入宋境,抢掠一番后撤去,宋朝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不一样,更加不要说,五代时候,打仗因粮于敌是常规做法,契丹人做起来更加没有顾忌。河北路在前线,经历的战事多,对于这种事情并不陌生。 看着地图,赵祯沉声道:“整训河北兵马,可不是易事。整训之后,军中要补入数倍将领,哪里有那么多人才?没有数年时间,光是教人识字,就做不到。” 杜中宵道:“没有办法,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