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89节 (第3/4页)

上,议论纷纷。那里离着边境拒马河,约有五十里,骑兵一日之内可以到达。要攻那里,契丹人平明出发,下午刚好到地方。劫掠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就可以返回。渡拒马河而去,宋军无法可想。如果有几千兵马,甚至万人,一天时间宋朝集中不起这么多军队。

    张岊看罢,道:“那一带除了附近雄州,没有什么城镇,无法驻军。契丹人来,只要派人监视住雄州,就可以为所欲为,倒是好地。”

    雄州地处边境,除了雄州城,下面并没有县,就连市镇也很少。按正常做法,军队应该驻在雄州城周围,其他地方不会驻扎。契丹骑兵纵横来去,还真是自由得很。

    刘几道:“此事我们再议,只要知道此事即可。帅司会想一些办法,尽量让契丹人攻那里。最后算计落空,是帅司失职,你们不必担心。”

    众人一起称是,各自落座。

    刘几道:“除了此事,朝廷还定下来,在河间府设一间军校。依河曲路武都军校而建,整训河北路的禁军。我这一军,原是在天都山时分出来的,虽然后来轮番到武都军校学了段时间,还是差一些。你们两军之中,要抽一部分军官出来,加上从河曲路来的人,作为军校教官。今年冬天,张岊所部驻地最有可能会有契丹人来,先就不抽人来了,等来年再说。窦舜卿所部,要抽人出来。”

    窦舜卿拱手:“要什么样的将领,太尉吩咐就是。”

    刘几点头:“好,一会我会命人把需要的人送给太尉。军校里做教官,与领军不同,需要学得好的人。你部是从京城军校里千挑万选的人,多挑那些在军校里学得好的。河北路有二十余万禁军,还有十余万教阅厢军,依朝廷的意思,把这些人整训成三军,合计十五万人。与我们十五万大军一起,河北路有三十万大军,足以防契丹人南下了。这是大事,不得有误!”

    这是刘几帅司最重要的任务,比其他事情重要得多。随着京城禁军整训的进行,河北路和河东路的禁军也要完成整训。两三年后,旧的禁军就要淘汰了。

    第178章 军民配合

    看着那边几个士卒边走边测,还在纸上写写画画,贺正行道:“不知这些是什么人,这些日子在附近走来走去。还又写又画的,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孟学究道:“我听涂押司说,他们是新调来的士卒,正踏勘附近地势呢。”

    听了这话,贺正行就笑:“这里一马平川,有什么踏勘的?数百里内,连个山岗都没有。”

    “哪个知道他们查些什么。”孟学究站起身来,“天色不早,我们早早把那水渠修完。眼看着就到冬天了,再不修完,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还怎么干活?来年就要开荒种田子,不把水渠修好,一下雨就全成了沼泽,如何种地?”

    这一带是黄河的下流,多年积水,地下水位很高。一旦排水不畅,就会非常麻烦。这些移民要开垦荒田,需要先修好水渠,按照地势,把积水引到旁边的南易水。如果水渠不畅,到了夏秋时节,就很容易积水成灾。几个月来,他们都组织起来修渠铺路,到现在初步完成。

    这些日子,青壮年组织起来,重新检视水渠。小孩子则由大人带着,在划出的地里放火,把枯黄的芦苇杂草烧掉。等到开春,便就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移民的农具、耕牛、种子都是衙门赊贷,而且不收利息,移民的日子过得还好。过河的时候,大家总是带有余钱,这几个月到雄州城里,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装扮新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南逃的人里,有版筑匠,带着大家盖起了新房。虽然房子简陋、狭小,大家却都喜欢,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在拒马河北岸的时候,这些人家里大多没多少地,许多人还需要租赁土地。现在这周围的闲地随便他们开垦,只要种得过来,想要多少有多少。

    来的一共三百余户,现在分成七八个村庄,分布在方圆十几里的土地上。衙门设了里正,还有乡书手等一应人等,正式形成了行政区。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等着来年春天。

    有今天的样子,雄州衙门发了不少钱。虽然钱物大多赊贷,却是不收利息的。这个年代,借给人钱哪有不收利息的?衙门不收利息,在雄州的眼里,就是开支。

    他们南逃不久,契丹就停了差役,而且由于地震免了析津府的赋税。那个时候,许多没逃的人都笑这些人傻,躲差役南逃,结果一走差役就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