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2节 (第3/4页)

契丹从东边绕路,进攻纵深,则由河间府出兵阻敌。这样安排,河间府如果不通铁路,驻大军就有些难处。通了铁路,就没有什么破绽了。”

    窦舜卿道:“枢密院的意思,是用铁路把河北路围起来,让契丹人无处下手?”

    刘几点头:“不错,正是这个意思。有铁路快速运兵,不管契丹围哪里,都是跟我们二十万大军作战。当然,如果朝廷再整训完一两支军,那就更好。”

    张岊摇了摇头:“太尉,要再练一两支可不容易。军校里的人,说实话,前几年学成的不多。新编成的两军,是从大量将领中淘汰出来的人才。”

    刘兼济道:“若是做得快一些,河北路的禁军能不能练出几万人来?”

    刘几叹了口气:“练兵容易,选官太难。几个月的时间,禁军士卒可以整训过,却缺足够的军官指挥。有兵无官,难以编练成军。”

    训练火枪兵,特别是本来的禁军训练,并没有多难。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训练一二十万人,只是军官却不能这么短的时间练出来。但是骑兵、炮兵,特别是炮兵,练起来就难了。实际上除了河曲路来来的两三支军队,其他整训过的军队都大大减弱了炮兵,根本无法培养出足够的人才来。

    河北路的禁军,裁汰老弱后,大多还会有十几万人。训练这些士卒容易,但却难配齐军官,一时间上不了战场。当然,有这些士卒,前方一旦出现损失,可以快速补入。

    几个主帅都知道这个道理,不由叹了口气。以前只觉得官员太多,但真正用的时候,才发现堪用的人太少。军队尤其如此,长时间近亲繁殖,将领素质堪忧。

    窦舜卿道:“军校开办数年,只是最开始的几年,要求太松散,实际没有练出什么人才。只有中低军官,因为多是新招的人,练得还好些。中高级的将领就差得多了,人才自然不足。”

    刘几道:“得三衙公文,暂时各军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职位,可以暂不编列。军官不足,就先按着军官不足的架子编出军来。河北路军校今年初开,总要等到明年,才能够成军。这种事情急不得,只能够慢慢等等了。不过,只是防契丹南来,有三十万大军也足够了。”

    几人商量下,都同意刘几的话。虽然河北路平坦,一马平川,但军队不比从前,契丹没有了以前千里突进的机会。以前是契丹只要一路攻破重城,后面的城池基本无法防守,数十日就到黄河边。现在有了铁路,可以迅速向契丹的进攻方向聚集重兵,想突破很不容易。

    随着技术发展,宋朝开始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很多事情与以前都不同了。

    第215章 军校

    军校建在河间府城西,滹沱河边,占地广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训练士卒,另一部分则是军官学习训练的地方。现在有三万余士卒在这里受训,军校的军官学员则有三千余人。

    带着窦舜卿、张岊和刘兼济到了军校附近,刘几道:“河北路的二十万禁军,都要在这里训过,才可以编成新军。我所部兵马,许多人都是进河曲路的军校训过,教员不难找,只是学员太少。”

    窦舜卿道:“有什么办法?进入军校的要识字,天下间哪有那么多的读书人?”

    刘几点了点头:“是啊,河北路读书人少,招人可是不容易。帅司用尽了心机,不过才招了两千多人进来。禁军中读书识字的人搜刮一空,就连地上也差不多了。”

    说完,催马带着众人向前走去。军校官吏早已经等在那里,迎了几人进去。

    到了官厅坐定,上了茶来,刘几道:“朝廷不会再调多少兵力进河北,河北路的兵力,以后就看这里出去多少人了。今日到了河间府,一起过来看看。军核销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你们提出来。”

    其余三人一起称是。这里如果能练出十几万大军,确实就不怕契丹了。

    饮了茶,刘几与三人到了校场上,看这里军校学员的演练。

    只见一个身躯高大的军官,二十五六岁年纪,盔甲鲜明,带着二百多站在那里。

    从河曲路军校调来提举军校的郑廉道:“这是今年的新学员,他们学得快,已经出了士卒军营,正式进入军校学习了。难得几位太尉来,便由他们展示军中操典。”

    说完,对身边主持演兵的项都缘道:“时辰已到,可以开始了。”

    项都缘叉手唱诺,转身到了军阵面前,高声道:“今日太尉到军校观兵,你们打起精神,不要丢了我们军校的脸面!太尉面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