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22节 (第2/4页)
群笑道:“指使,当年杜太尉救唐龙镇时,城外数炮结果了契丹国主,惹出无数乱子。契丹人吃过一次亏,怎么还会上前来?他们学得精了,只在远处观看。” 常方点了点头:“是啊,契丹人在幽州半个多月,一直到这里才大举进攻,必然来者不善。这里到遂城二十多里远,可不能够断了联系。若成孤军,那可是麻烦了。” 崔群道:“景太尉五万大军,怎么能够被契丹人围死?且安心,我们与他们战就是。” 耶律划里进了帅帐,在中间就座,道:“今日且先扎营安歇,明日一早,布置好火炮,便就攻城!” 众将一起称诺。 韩谢十叉手:“大王,不到五里之外就是宋军城池,当先派兵马,守住道路,阻断援军。若是援军源源不绝,攻城只怕不易。” 耶律划里点了点头:“不错,我们五万大军,来攻这小小城池,便就是要如此,把这城围得水泄不通。明日,韩福奴带五千人,守住来此城的道路。若真有援军,只要与他们对峙,我自出其余兵马,全部歼灭于此城之外!没有城池依靠,何惧宋人!” 韩福奴叉手称是。宋军的依仗,就是守城。若是没有城,契丹纵兵南下,宋军如何阻挡?眼前的这座小城,估计里面兵马不多,粮草不丰,如果没有援军,看他们能守多久。 耶律划里道:“前些日子,贴不大王率三万兵马攻定州,结果一个不慎,被宋军夺了飞狐,封住了退路。初战不利,军中许多将领心生惧意。此战我们要打起精神,不要给宋军一点机会。这一战胜了,圣上自会带大军南下。只要攻破了边境的这些城池,里面有的是粮草,数十万大军也不发愁。” 契丹四十万大军,举国南下,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粮草。周围的几州,临时征调了三十万兵,运输粮草补给,兼做些杂事。可如果时日一长,有运粮的兵,可只怕国内就无粮可调。只有尽快南下,借宋朝的粮草,战事才能够打下去。眼前的小城虽然不大,可只要攻破一座,就够数万大军十余日。 阿里只道:“此次前来,带了一百二十门火炮。明日在城外排开,尽力轰城。这城池今日看过,想来承受不了多少炮弹。轰塌了城墙,看宋军还有什么办法!” 耶律划不点头:“在军中,你最熟悉火炮。此次军中所有火炮,都归你管辖。务必用好,在最短的时间把宋军的城墙轰塌。宋军攻贴不大王的时候,就是用火炮轰塌了曲阳城墙,奠定胜局。听说宋人只攻了一天,第二天就把城墙轰塌了。我们的炮比宋军的差一些,用三五日,轰塌城墙,也是好的。后边数十万大军,都在等着我们破城的消息。” 阿里只叉手称诺。朗声道:“末将在国内试过,只要一十里门炮,用一两日时间,就可以把寻常城墙轰塌。眼前是宋人新筑的小城,并不坚固,想来攻破不难。” 耶律划里连连点头:“如此最好!我们此来,最大的难处,就是宋军不与我们野战,只是守城。只要有了攻破城池的办法,此战必然大胜。之后一路南下,宋人如何抵挡!” 众将一起称是。 多少年来,契丹人南下的障碍,就是这一座一座城的池。由于攻城能力不行,契丹大军常常被城池所阻,最后功败垂成。 第32章 火炮对决 看着城外的契丹人忙忙碌碌,大量驮马在城前,常方看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道:“看城外的样子,契丹人要用火炮攻城?” 崔群点头:“不错,他们摆出来的,不是火炮是什么?” 过了好一会,常方出了一口气:“听说契丹大军十月初就到了幽州,等了这么久才南下,就是为了把火炮运来?要说火炮,他们如何比得上我们?” 说完,叫过炮兵首领郑尊来,指着城外契丹人的炮道:“立即准备,把城外契丹人的炮,一门一门给我打掉!城上装炮,为的就是破掉攻城器具,火炮更不必说了!” 郑尊叉手称诺,急忙转身,指挥城头的士卒装药填弹。自己则与几个炮手一起,对着城外,紧张地计算着参数。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测量器具,无非是凭着拇指测量。虽然有些精度,但要想测得准,看的还是测量人员的经验。所以火炮攻敌,很难一炮打中目标,总要不断修正才行。 契丹人的火炮都在北面,分成几排,布在那里要轰宋军城墙。与宋军的火炮相比,契丹人的火炮沉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