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0节 (第2/5页)
有四到五万人的兵力部署,归由鹰无情王延平统帅。西北则是安邑、武都、北地三郡,西北军团除了镇守各郡外,最主要的责任,便是防卫乌沐河一线,除了大概两千人的水军,另有五万人左右的西北军团,由方才所说的狼旋风袁慕统帅。” “三股军团,除了这两股,另外一股应该就是庆国的边军吧?”韩漠明白过来。 曹殷道:“正是。我大燕在西北一线边军超过十万人,驻守在我大燕边境线,这庆国人自然也是害怕的。许多年前,庆国人的边军数量,几倍于我大燕,最盛时,庆国南线边军,高达近三十万人,那时候我大燕可是压力巨大,时常要遭受庆国人的零星挑衅和攻击,庆国人甚至一度攻入我燕国疆土之内……幸好我大燕还有军神萧怀玉,他年少英雄,自打他上阵之后,不但将庆人逐出我大燕疆土,自那以后,庆人更是不能攻入我大燕一寸土地……!” 说到此处,曹殷的脸上显出敬服之色,便是宋世清,亦是充满着敬畏。 这样一个神奇的名字,韩漠已经听过无数次,每一次说起,无论谈者是谁,都会在语气中充满着尊敬,这也让从未见过萧怀玉的韩漠,在听到这个名字只是,内心中不由然地生出了尊敬之心。 “只不过军队的支撑,需要有强大的国力。”曹殷缓缓道:“庆国十六年前一场大战,国力损耗巨大,接下来内乱又起,商钟离花了几年之力,才让庆国稳定下来。但是那几年,已经耗损了庆国太大的国力,战前庆国带甲号称五十万,那一役过后,国力支撑不起五十万大军的耗费开支。东北军团由原来的十万人,压减了一半,西北军团原有十五万人,最后也只保留五万人,至于边军,当年三十万大军,也只剩下十余万人,与我大燕的西北军旗鼓相当,整个国家的军力,生生压了一半……!” 宋世清接口冷笑道:“庆国地大物博,真要恢复起来,也不是难事。只不过君昏臣庸,奢华之风大盛,贪墨横行,外表看似强大,其实国库里没多少银子可用。我大燕不过他一半的面积,物产更没有他们丰富,但是所养之兵,不比他们少多少。若是他们励精图治,五十万大军,未必养不起……!” 曹殷肃然道:“宋大人此言不错,庆人奢靡,导致国库空虚,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初若不是商钟离坚持,恐怕庆国如今的兵力还要少许多。魏军这一次大举攻庆,其实商钟离的手中,还真没有太多的兵力可用……!” 宋世清倒有些好奇,问道:“侯爷,庆人虽然兵力大减,但是目前三大军团,二十多万人还是有的,比之魏军,似乎还要多啊,怎会无兵可用?” 第六七六章 漠北往事 曹殷轻声道:“庆国的西北军团,那是不敢轻易调到南阳郡作战的,毕竟乌沐河对岸,尚有魏军两万余人。这两万人,虽然是在拖住庆国的西北军团,但是……西北军团若真是将兵力调往南洋一线,空虚之下,魏国人未必不敢进攻。魏军不敢从乌沐河进军,就是因为乌沐河的庆军兵力配备完善,有足够的力量守住乌沐河,但是一旦调开兵力,那么兵力部署情况就会出现空缺,魏国人未必不会找到缺口……!” “那么东北兵团呢?”韩漠问道:“东北兵团也有四五万人,那也是人数不少。” 曹殷摸了摸自己秀气的鼻梁,微笑道:“莫以为庆国很太平。”他身体微微前倾,低声道:“庆后一族的封地,可是大部分聚集在庆国东北地区。东北四郡,那都是有庆后一族的封地,封地之上,庄园多如牛毛,除了兵权,后党在那边可是掌握着极大的权力。你们或许不知道,东北庆后封地,总是需要人耕种的,东北四郡庄园内的壮丁,数量加起来,那可是一个恐怖的数目。这且不说,而且庆国东北部,特别是高阳郡一片,那可是民风最为野蛮之地,可说是庆国境内最特别的一处郡府。” 宋世清忙道:“侯爷,据说那高阳郡,原属蛮夷之地,自齐国时,便有些难以驯服。那里的百姓,自认是北蛮族人,比之风国人,更是难以开化……!” 曹殷笑道:“真要论起来,这也是齐国当初自己种下的祸患。” 韩漠奇道:“此话怎讲?” “齐国两百年,干下的最大伟业,便是将北蛮人彻底打垮,不敢再窥视我中原大地。”曹殷感叹道:“北蛮居于庆国北面,自齐朝建国之后,一直都是中原大地的心腹之患。众所周知,当初北蛮人几乎成年累月都是游荡在齐国北部,隔三差五就要侵扰到齐国疆域内,烧杀抢掠,大肆破坏,齐国北部守军,根本不是北蛮人的敌手。” 宋世清叹道:“庆国北面,那可是数千里的沙漠地区,北蛮人就生活在沙漠之中。那样的环境生存,让这群野蛮人战斗力极强,也极是凶残。北蛮上百个部落,那也是互相残杀,争战不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