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3节 (第4/4页)
此言一出,晴天霹雳,朝堂上一时间炸开了锅。 “无耻,无耻至极,我堂堂中华人物,怎能向蛮夷割地求和?” “庆人这是疯了。北蛮人几万骑兵,就能逼得他们做些如此丧权辱国之事?” “当年自称是雄狮,如今却向一头狼乞和,庆人怎能懦弱到如此地步?此我中华不幸,我中原上邦之脸面,都让庆人丢尽了……!” 朝堂上一阵阵喝骂,有些人痛心疾首,有些人则是握拳挥舞。 齐国灭亡百年,四国分离,风国由于族群原因,与其他三国倒也不同,而魏燕庆却都是正统的中原文化,三国实际上在内心中对于文化归属还是有着极强的认同感,都觉得三国本就是同一根源,同文同种,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分裂而已,各自的心中,却无时不想着重归一统。 齐朝时期,时受北蛮人骚扰,北部地区的百姓,更是遭受到北蛮人无休止的祸害,中原人对于北方蛮夷充满了怨恨心理,后来齐朝勇帝倾尽全力,才一举击溃北蛮部落,将他们直赶到了极北之地,北蛮人因为那一次的重搓,上百年都不曾恢复元气,只是老老实实呆着极北之地,不敢再靠近中原地区。 但是一百多年后,当初那群荒漠野狼卷土重来,攻入中原,而庆国人却是懦弱地割地求和,这让朝臣们怎能不恨。 在燕国人的心中,北蛮人不仅仅是庆国人的敌人,更是整个中原人的世仇。 皇帝脸上阴晴不定,本来今日他的心情十分不错,但是这两桩子事情报上来,却让他如同在吃丰盛的佳肴时吃到了苍蝇,说不出的恼怒反感。 魏国人派细作入关,这事儿颇有些诡异,皇帝并不是十分的相信,但是庆国人割地乞和,这种大事却是谎报不来。 见皇帝脸色很不好看,众大臣的声音渐渐小下来。 很快,宏伟的太平殿之内,已经没有一丝嘈杂之声,只听得满朝臣子的呼吸之声。 “诸位爱卿,对此有何见解?”沉吟片刻,皇帝才沉声问道。 朝臣们一时间并没有开口。 大家明白,皇帝此时这般问,并不是要让大家对此事再谴责一番庆国人的懦弱,更不是痛骂北蛮人的野蛮,而是要询问大家燕国接下来的策略。 其实稍有见识的臣子心中清楚,魏国卧薪尝胆十多年,大力发展军备,此番开战,那是不死不休的架势,中原两国,西魏和北庆大战如火如荼,燕国不可能真的彻底地避免这场战争。 如果燕国坐视不理,这场战争无论是魏国人胜还是庆国人胜,最后对燕国都没有好处,那是眼睁睁看着其中一国独大。 燕国之所以迟迟不出手,说白了,就是要看着魏庆两国消耗下去,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到最后再出来捞一些利益。 大伙儿都清楚,这场战争,燕国迟早是要参与进去。 不过关键的问题,却是到了该出兵的时候,是保持与庆国人的联盟关系,合力攻魏,还是趁虚而入,在庆国山穷水尽之时,撕毁盟约,挥军北上?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选择。 …… 前方的形势陡变,今日忽然出现魏国人派细作在临阳关内打探燕军兵力部署的消息,而且是从韩玄道和范云傲的口中说出来,一时之间,脑子稍微灵活一些的,已经感觉到内阁所作出的出兵方向。 只是朝臣们没有想到形势会转变的这样快。 在大多数人凭空想象中,魏国人应该是经过苦战,穿过了隆山山脉,然后在庆国的土地上与庆军大肆拼杀,经过无数的血战之后,庆人和魏人都是损兵折将筋疲力尽,在这种时候,燕国陡然出兵,从后方袭击魏军,与庆军前后夹击,如果顺利的话,很有可能将魏军主力全歼,而那个时候,魏庆两国精力耗尽,燕军却依然战斗力十足,完全可以做出选择是趁势吞并庆国还是挟持着庆国去打魏国。 这是许多没有上过战场的官员心中乐意看到的最佳局面。 但是前方的战事显然不是以他们的想法去进行,如今魏国人打了好几个月,非但没能跨过隆山山脉,反而被庆军堵在了临阳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