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238.布局 (第2/3页)
在自己的德顺军,也在那位马德明的统领下,保持着相当高的军事水准,这当让裴德衍很满意,可徐清这样的做法,在他看来,想要让其他地方的民众接受,实在是有些困难。 “裴将军所言,在下也很清楚,可是将军又可曾想过,若是我继续按照以前的分配方法,将安抚使司的财政拨款全部平均拨付到各个地方去,那么我秦凤又要到何事才能富裕起来呢?五年,还是十年?依我看来,太难了,我等我要知道,在这秦凤路外,就是西夏,就是吐蕃,强敌在侧,他们如今虽然势弱,可只要给他们几年的时间,便可以重新丰满羽翼,再次张牙舞爪,到时候,我秦凤路的建设,必然就会受到阻断。 到那个时候,请问将军,我等又要花多少的时间来把秦凤建设好呢?是我的一辈子,还是您的一辈子?又或者是秦凤路人世世代代的一辈子?时间并不站在我们这里,平均拨款,是能让各地满意,可数年之后,就会让所有人都不满意了,将军,可有教我?“ 徐清的这番话让裴德衍触动很大,他虽然没有读过书,可是常年征战在外,对于秦凤路两个大敌的了解,可以说整个秦凤路上的人,就没有人能超得过他的,按现在的情况看来,最多五年的时间,西夏就能重新恢复到原本的实力,到时候,他势必要重新狼顾四方,寻找自己拓土的机会,而宋朝,无疑是排在第一个的,那么到时候的秦凤路能够抵挡的了西夏的进攻么? 或许能行,可能够依靠秦凤路将西夏给击溃么?必然不可能,而按照徐清的说法,依靠他的办法,则必然能够极大的加快秦凤路的中心区域建设,到时上百万居住在五州的百姓必然能够负担的起更加多的赋税,兵员和粮草,到时光是整个秦凤路,就能够拥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如此一来,以一路之地抵抗一国之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徐清所勾画的美好未来,无疑深深打动了裴德衍那颗好战的心,只不过对于徐清的能力,裴德衍还是颇有怀疑,他真的能够用三年的时间就让这上百万百姓达到他所说的富裕么?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件事的人,裴德衍也根本不知道有几个,当然,这跟他没怎么读过书有关,可即便是读过书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没有知道几个,所以他问道: “徐大人,你如何能够保证,三年之后,五州之地会如你所言般强大富庶呢?若是做不到的话,到时所激起的民愤,可就会十倍、百倍于现在啊,到那时,可就不是辞官那么简单可以解决的了,说不定陛下万不得已之下,只能借你人头一用了,徐大人,你真有如此自信,可以照料的了这百万之民么?“ 徐清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知道现在是争取裴德衍支持的关键时刻了,他正视着裴德衍的双眼,很是认真的说道:“将军,世间之事,本无定数,你若问我三年之后的五州是否会如我所说般富庶,我只能说不知道,可阁下若是问我三年之后的五州是否会比现在更加富庶,我能够肯定的回答你,一定能,这就是我的回答。“ 徐清的这番话让裴德衍也陷入了沉思,在徐清的身上,他不知不觉间竟然看到了一丝来自自己父亲的味道,那个男人,开口闭口也满是天下百姓,却对于自己的孩子妻子不闻不顾,可更加奇怪的是,裴德衍对于徐清却没有半点觉得讨厌,这种极大的反差感让裴德衍愣了好久这才回过神来。 “徐大人,单纯依靠军队的力量,是不可能将所有人的声音压下去的,这一点,你明白么?”裴德衍一字一句的说道,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话,他还是听说过的,若是一味镇压百姓,那么得到的结果绝对不会让人满意的。 “我当然知道,就像兵法中写的那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一味猛攻必然会招致百姓反感,到时改革也只能是半途而废,所以借用军队只是想要在改革初期镇压反抗的势力,等到一年之后,改革必然初见成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时候百姓亲眼见到自己的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