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247.国家的变革 (第2/3页)
除此之外呢,他们能够看到工业革命么?他们能够看到电力革命么?他们能够看到互联网革命么?他们看不到,甚至连想都想不到,而徐清却能够想到,因为他曾经就看到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凭借着这份知识,只要能够抓住机遇,他便能站在所有人的前面,引领时代的变化。 所以当徐清在寒暄之后,将自己与皇帝的对谈告诉给众人之后,众人并没有立刻反驳徐清的话语,也没有人站起来对徐清的改革方案大肆赞扬,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独立思考之中,因为徐清的这套改革思路,改变这片土地上千年以来所贯行的土地为主制度,以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变革,实在是太过超前了。 最后,范仲淹的声音打破了众人的寂静,他缓缓的开口说道:“岂弟,汝法一出,吾法当废矣。”他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西北初见徐清时,他就觉得徐清并非寻常之辈,等听闻他在秦州所做的举动后,更是佩服之至,大宋士族之危虽以不及两晋,可相比起明清来说,还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在关中、西北这样的偏远地区,士族的力量有时候甚至会在皇权之上,地方官想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 而徐清却在一年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将自己的改革意志释放到了整个秦州之上,这对于范仲淹来说,光是意志坚定这一点,就比许多人都要强大许多了,尤其是对于改革来说,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全面越好的,而是改革者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徐清见范仲淹发出如此感慨,立刻从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来,对范仲淹躬身说道:“希文先生万万不可如此说,小子末学新晋,怎可善动国政,此次让永叔拜见各位贤士大夫,引于欧阳府上,也是希望各位能够指出晚辈新法之中的谬误,以免将来陛下问政之时出现太大的问题,施行之后霍乱国家,拜托各位了。” “岂弟,君子,当仁不让,陛下既然决定让你参加新法变革,升你为门下侍郎,便是看重你的才华和品性,你切不可妄自菲薄,这既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生所学,也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厚望。”一旁的陈执中对着徐清说道,口吻之中就像是一位严师在教导学生一般,徐清听了之后倒也不抵触,只觉得老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便拱手应是。 此时一旁的韩琦开口说道:“岂弟,昭誉先生说得对啊,汝之才华,我在秦凤路时便已经知晓,本想把你留在秦凤,造福当地百姓,也顺便让你远离朝堂之上的y谋诡计,可真金终究是真金,即便是在西北蛮荒之地,也会在这汴京大放异彩,当今皇帝乃是圣明天子,既然选择任用你,那便是相信你,岂弟只管大胆放手改革便是,若是遇到什么困难,我等皆是国之志士,同舟共济便是了。” 韩琦之所以会如此说,倒并不是说韩琦真的有那么大度,自己和范仲淹等人的新法要被徐清的新法取代了还能够这么大度的说要帮徐清,因为通过徐清的表述,他们能够听得出来,徐清的改革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范仲淹等人要做的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对于勋贵们的财富进行整理,然后重新纳入税收系统之中,而徐清的改革,则是把重点放在了针对商业和工业的改革,这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赵祯要启用徐清会如此果断的原因。 就是因为徐清的改革并不会动摇已经施行了半年的范仲淹新政,而只是另外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进行摸索而已,所以韩琦等人对此也只是感到惊叹,并不会将徐清视若仇敌,此中原因,便是如此了。 “韩大人所言,下官谨记于心。”听到韩琦那么说,再看看在场之人的表情,并没有什么记恨的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