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248章 248.赚钱的办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章 248.赚钱的办法 (第2/3页)

修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徐清无奈的笑着,当时欧阳修确实曾经说过他不远的将来就会升任三司使,可当时的徐清也只是把他当做笑话听而已,又哪里想到事情会进展的那么快,自己只在门下侍郎这个位置上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刚刚熟悉全国财政的大致运转而已,脑袋里面对于经济改革、工业改革的计划也只设计到了一半,就现在要让自己来主政全国财政改革了。

    现在的徐清总算是体会到了范仲淹、夏竦等人在面对赵祯时的痛苦了,明明改革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可这位皇帝却硬生生把他从马拉松变成了一百米快跑,这叫他们这些干活的怎么受得了。

    徐清把自己的抱怨讲给欧阳修听,他也很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徐清看到他的反应就知道,平时欧阳修是没少给赵祯提意见,可效果并不明显,这位皇帝显然是容不得他人让他慢下来的建议,他就想要在有生之年见证大宋的强盛,这一点容不得任何人来跟他讲道理。

    “岂弟,陛下的心思,你我都知道,你的这次改革,陛下可是寄予了厚望,你最好能够想出个办法来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官家看到点东西,不然,你很有可能要回家去种红薯了。“欧阳修看着徐清,脸上满是同情的表情,就在前几天,一位副宰相已经被赵祯用年纪太大的理由给提前强制退休了,空下来的位子则由韩琦接任,对于副宰相尚且如此没有耐心,对于这样一位计相,那赵祯就更加没有耐心了。

    听欧阳修提到那位大人,徐清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苦笑,短时间内便能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又哪里会这么轻松的,原本的徐清还打算先从工业下手,召集天下的工匠来到京师跟自己一起研究一些新玩意儿出来,比如说后世的牙刷、椅子、玻璃之类比较容易制造出来的东西,然后在汴京附近开厂生产,先赚点钱。

    这样做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可是时间根据徐清的推断,最起码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初见成效,毕竟对于玻璃、钢铁之类的东西,徐清也只是脑子里大概有个印象,他又从来没有当过工人,研究这些东西,他最多出一张嘴和自己的想法,具体实施和实践还是需要这些工匠们去完成的,而这些工匠们研发一样新的东西,自然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短时间内只有花钱的份,哪有赚钱的份啊。

    所以先工业的路子是走不通了,至于一上任就立马给商人加税,这徐清也做不到,毕竟你要让商人缴税,首先自己得先掌握这些商人们每年到底能够赚多少钱吧,这件事可不容易,即便是在现代,商人们逃税的法子也是层出不穷,想要让他们交全税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更何况是没有什么先进技术的古代了。

    一样东西在南方可以卖三百两,而到了北方却只值三文钱,其中的差价很有可能高达千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在18.19世纪的中国,在美国一株野生西洋参只需要五个美分,而把他们装货运到清朝来,一株野生西洋参的价格就可以到二十两,其中的差异高达两百倍,美国当地的一位议员甚至因为这件事而骄傲的像欧洲宣布,你们从中国赚取茶叶、丝绸和瓷器,还得从南美洲运送黄金去交换,而我们,只需要拿西洋参就可以换到一大批的财宝。

    这可是18.19世纪了,那时地球已经开始进入到工业化的时代,尚且两地物价还能达到如此恐怖的差异,更别说是11世纪了,所以要算清楚这些商人到底赚了多少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对整个收税体系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从工商入手不行,从加税入手也不行,徐清觉得自己的头是越来越痛了,现在的他真的很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给这些人写信,如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