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 261.鼠疫 (第1/3页)
这个消息对于徐清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振奋的事情,不过他倒没想到,原本深植在赵祯心中关于士农工商的定位竟然会因为自己和赵昕的谈话而被改变,这一点可以说是科学院建立工程中的一点小小的c曲,当然,除了这个小c曲之外,科学院的建立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毕竟大宋王朝并不像后世的明朝和清朝一样,是完完全全的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之中,士大夫们还是依稀保持有一定魏晋风骨的,此处的魏晋风骨并没有任何的贬义,在这些士大夫们的眼中,皇帝尊贵不可侵犯,可百姓也同样十分重要,当然,还有他们自己,则是更为重要的存在,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确切在这个时代执行着的。 而科学院的设立,则代表在这个朝堂之上,将横空诞生一批不用经过科举考试,不用学习孔孟儒教的工匠将要跟他们一样站在朝堂之上,穿着官服了,虽然他们的品级很低,可是这对于广大的士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巨大的打击。 那些工匠,他们连字都不认识,能写会自己的名字便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了,若是能够念几句诗那便是人中翘楚,高级知识分子了,就这样的人,也配当官,一时之间检举、责骂纷纷向着徐清所在的三司使而来,而三司衙门之前,则每天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堵在门口,他们要见徐清,让他撤销组建科学院的计划。 如此剧烈的抵抗让徐清也有些懵了,他原本以为这些士子们尽管心中有所不满,可看在这些工匠终生也只能走到五品官的地步应该也不会闹得那么大,显然,他是严重低估了这些读书人,在他们的眼中,官位,即便再低,也绝对不能留给那些下九流的货色来占据。 面对全国知识分子的汹涌澎湃,徐清始料未及,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分寸了,对于改革他是有魄力,可改革终究还是需要有知识,有素养的人去落实徐清的计划的,毕竟他所设计的那些规划、图纸,交给一个老农是绝对看不懂的,这也让他在这件事情中,一下子陷入了被动之中,而赵祯在全国知识分子的面前,也只能暂时保持沉默,到最后,只能宣布,科学院中所招收的官吏,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要认识五百个字以上,并且要有写文章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进入科学院中担任官吏。 面对这样的结果,徐清的心中自然是无比失落的,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人人都认识字,不会写字的人简直比动物园里的动物还要来的稀奇,此时这个世界全体人类的识字率,连百分之三都不到,而中国尽管有科举制这样神器,也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说,全国百分之九十五的民众,是不认识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字的人自然便有了特权,因为他们看得懂官府张贴的榜文,他们能够用书信来跟千里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他们能够用文字来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便是文化上的特权,而有了特权的人,是万万不会从事贱业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徐清心目中的科学院,是负责钻研科学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除了基础物理、化学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要研发出新的农具来扩大耕地效率以及守城,还有研发出新的砖石来搭建更为牢靠的建筑物,研发出新的武器来加强宋军的战斗力,这些东西,文人做得来么? 答案是显然的,这些特权人士,只见过种地的,根本就没有自己种过地,就跟别提让他们研究些新的器材了,他们根本连割麦子应该怎么割都不知道,这些东西,只有交给土生土长,知道土地的农民去干才行,而这样的人里,就算是最优秀的农民,又怎么可能会识字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