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1章 281.出人意料的发展 (第1/3页)
这给整个科学院可谓是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用铜壶烧水他们确实知道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铜壶之中的水必然会沸腾,可其中的水为什么会沸腾,他们却根本就不知道原因,中国人对于数学的理解,甚至是对于科学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以实用性为主要核心,只要能够在现实中起到作用便可以了,至于其背后的理论和整个基础化学和物理的论述,千百年来甚至都没有一个人去尝试过,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巨大缺点,实用性在生活中占据了巨大的位置,而理论派则沦为了陪衬,这于西方文明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 也可以说这是两种文明最为本质的区别,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文明的神本位思想和原罪论让他们对于未知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而中国的官本位皇权思想则让人们只是忙碌与追逐现世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宏观世界及微观世界的奇妙,面对这样的一群人,要跟他们讲解清楚什么是沸点,什么又是力量的转换,势能变成动能应该经过怎样的变化,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过徐清现在也不是需要立刻让他们懂得这一点,他只需要让他们知道这么做就对了就可以了,至于其中的缘由,徐清打算自己慢慢写几本科普读物出来,不求让这些十一世纪的人知道什么是弦理论和费米悖论,只需要让他们知道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常识就是了,至于更为高深的东西,还是交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吧,这不是徐清偷懒不做,而是高深的东西他也确实不会,就像分子、原子这样的微观世界,他只能描述一个大概,至于其中精髓,他也就计穷力竭了,至于太阳系,银河,星体,宇宙,那就更不是他靠一张嘴可以讲的明白的了。 毕竟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类,面对广阔的宇宙和微笑的夸克,依旧充满了无数的未知,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怎么可能知道更多的知识呢,所以他也只能尽可能的将一些普通的基本物理知识写下来,凑成一本书然后通过报社刊印出来,希望能够激发起一些人对于科学的热情,从而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一点了。 而且为了避嫌,他还不能签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科学院的名义来编纂这本书籍,其中还用了大量的故事来描述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从而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一些基本物理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方法十分的有效,此书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光是在汴京城内便卖出二十万本左右,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都买了这样一本书了,不过让徐清啼笑皆非的是,许多人都把这本书当做了神鬼异怪的小说,而非正统,甚至有些严肃的科普类书籍,这一点实在是让徐清很无奈。 不过这些人中,也有少部分真的开始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对照着书本中的内容做起了实验,发现这些原本认为荒诞不经的事情竟然真的存在,比如说有人拿着书本中一个关于如何验证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其实是球体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在通过观察海洋弧度尽头最后会和天空连接在一起竟然是真的以后,猛然间发现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内容竟然真的是可以检验的。 这样的消息从一个个人的嘴中传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了书本中所记载的实验,滑轮动组、摩擦力、重力、阻力的存在以及关于光的色彩等实验,一个个开始被人们用自己的手段所证实,而一个个新罗列出来的数学方程式也在许多人的笔下得到了证实,如此一来,尽管是在战争年代,全国资源紧蹙的状况之下,一场有关于基础科学的热潮顿时席卷整个天下,甚至连徐清都没有想到,这些知识能够被如此快的传遍天下,甚至还汇聚起了一大批的爱好者来研究,这让徐清很是喜出望外。 到最后,甚至连赵祯都找到了徐清,问他这本书中的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