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300章 300.十年之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300.十年之后 (第2/3页)



    从最开始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一亿贯钱,直到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六十亿贯,区区十年的时间,这个国家的财富足足增长了六十倍,若不是徐清主管着宋朝的财富他根本就不敢相信工业化所能带给人民的财富竟然有如此之多。

    也依靠着这些财富,徐清在这十年里修建了两千多公里的铁路,并且在全国修建出了五千座学校,基本达到了每座小镇都有一个学校,每个县城都有小初高一所的程度,虽然老师的数量还并不多,全国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其中还充斥着大量的乡村教师,也就是所谓没有教师证的教师,不过尽管如此,在徐清这样大幅度扶持教育的情况下,全国的识字率也开始大规模的提升,从原本的百分之五,到现在已然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尤其是在年轻人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十分瞩目的成就。

    而也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因为工业化所带来的庞大财富,也让商人阶级们开始疯狂崛起,虽然士大夫们的实力依旧十分的庞大,可随着商人们的崛起以及报纸业的兴起,许多商人们也纷纷开始出钱半报纸,而他们办报纸的目的,自然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动摇人们心目中对于儒家文化至高无上的地位。

    至于这些商人们为何要如此,道理自然也十分简单,在儒家文化中,士这一个阶级无疑是最高的,而商人这个阶级就是最低的,无论这是不是孔老夫子的本意,反正在后世统治者的心目中便就是如此了,而商人们通过贸易获得了庞大的财富之后,自然便开始不满意起来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了,尤其是在宋朝这个礼制的国家中,商人们的财富明明比官僚阶级更加的富裕,可是在外面见到官员的时候却必须得先行礼,同时一个商人即便是再有钱,也不能穿着丝绸做的衣服和颜色鲜亮的衣服。

    这是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差异自然让拥有了财富的商人阶级很是不满,同时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阶级因为礼制而无法进行大量消费的状态也让徐清很不满,所以在两方的默契之下,由商人们主办的报纸便在这个社会上大量涌现出来,而商人文化相比起士大夫文化来说,自然是要粗俗的多了。

    士大夫们办的报纸大多都是诗词歌赋又或者是政论的内容,即便是偶尔谈情说爱,那也是花前月下,浪漫得体,而商人阶级可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报纸往往喜欢写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类似西游记,又或者是那些探案的小说,而即便是那些爱情故事,也犹如金瓶梅一般刻骨铭心,这些东西自然是不会出现在士大夫的报纸上,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自然是更加喜欢下里巴人一些,所以很快商人们所主导的报纸便在报纸业中占据了大头。

    加之这些商人们也有钱的很,对于报纸也肯下功夫,一来二去,士大夫们所主导的清流小报自然是体力不支,除了少数几家还能够凭借内容继续占有一定地位之外,整个大宋的报纸业几乎就被商业报纸给占据了一大半。

    而在这之后,商人们便开始在报纸中有意无意的增加了许多关于儒家文化的思考,在不知不觉间润物细无声,当然在这过程中也与士大夫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不过相互辩驳之间,自然也让许多人开始对儒家文化产生了疑惑,这些人大多都是由徐清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样一来,也算是二者合流了。

    至于那些本就坚定儒家文化的人,自然也不再商人们的吸引范围之内,商人们要吸引的便是那些热衷与科学的人,在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下,这自然让儒家的主流文化地位出现了十分剧烈的动摇,虽然没有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