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304章 304.发展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4章 304.发展问题 (第3/3页)

不说单从智慧这一点来说,这些古代精英是一点也不比十九世纪的英国绅士们来得头脑简单,甚至要更为聪明许多。

    而在韩琦的这份报告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将商业圈变成殖民地的构思,他认为单单是商业圈对于宋朝商品销售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若想突破这一个瓶颈,就必须要把其中的关卡和海关掌握到宋朝的手里,只有掌握了这些国家的海权、商权,宋朝商业的利益才能得到极大范围的扩张。

    基于这一点韩琦还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构思,比如说仿照宋朝的海关在全商业圈内建立起广泛的宋朝关税口岸,所有宋朝商品在这些地方进行买卖,将会得到定价的特权,而对于本地人,则允许其中的贵族对商业产品进行投资,让许多工厂落地,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生产能力,以拉动对于奢侈品的追求。

    其次则是建立更为广泛的租界,将现有的三十个租界扩张到一百个以上,而租界的范围除了沿海港口之外,还应包含内陆的交通要道,占据这些地方,以达到彻底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命脉,政治基础的程度,再来则是让当地的王公贵族与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广泛通婚,以保证当地的王室和公室中的血脉更加亲近于宋朝,以此来维护宋朝在当地的利益,当然,韩琦特意规定必须是士大夫的子女,自然也是为了让日益衰落的士大夫阶层可以在这些土邦王族的支持下与商人阶层达成一定程度的平衡,对此赵祯也很是看重,商人日益崛起,不仅仅对于士大夫们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危机感,对于他这位皇帝更是如此。

    士大夫们再怎么位高权重,他们若是想攀登高位,还是需要他的同意才能往上走,也就是说士大夫在明面上,还是必须要接受他的控制的,可随着商人阶层的崛起,作为被统治阶层的一员,却获得了与统治阶层几乎相近的力量,这怎么能不让赵祯感到危机呢,只不过碍于现如今商人的存在对于宋朝来说实在太重要的缘故,所以赵祯才没有动作,不然放在任何一个王朝,这些动摇国本的商人都会被彻底消灭掉的。

    可是尽管不会动商人们,可是赵祯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权利,并在其中给他们一些权利,以让这些商人可以踏上统治者的道路,以免互相倾覆而已,在这十年里,有不少商人开始从政,成为了当地士绅的代表,宋朝还专门建立了类似议会的机构给地方上的乡绅们以交流的平台,而在中央,也设立了同样的议事厅,以方便倾听来自商人阶层的利益。

    到后来,为了不让商人阶层在集会中成为一枝独秀,赵祯还特意将集会的人员从商人扩展到了社会各个层面,以此方法来稀释商人的影响力,到如今,却也成为了一支还算坚强的政治力量,其集会首领被称为左徒,位列二品,才堪副相,地位于徐清相当,可以说是十分高超的地位了,也是唯一一个不需要进行科举,成为士大夫便可以担任的高位了。

    对此范仲淹等人自然有些介意,可是商人势力的日益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们,对于中庸两个字显然有着很深的理解,自然知道堵不如疏,而且一旁的徐清也不停的劝解他们,慢慢的,他们也就接受了这一件事,而且这些人虽然不是士大夫,可大多都是经受过教育的人,并不是什么乡野莽夫便能担任议员职位的,而且常年处于各个行业之中,自然知道许多官员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每每提出来一些建议的时候,也让范仲淹等人很是惊讶,许多还收录进了法律之中,成为法律的一条,久而久之,众人也慢慢接受了这一个机构的存在,范仲淹还曾经去过一趟位于汴京皇宫之外的集会厅,在那里发表了一篇演讲,可以说是很看重这个机构的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