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 319.猜疑 (第3/3页)
切代价,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可以出卖,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人类才之所以是人类,更何况想要夺取政权,也不一定非要把赵祯怎么样,只要能够让赵昕尽早一步获得大权,担当类似摄政或者是当国这样的职务,便算得上是一大成功了,这做到这一点也不会太难,获取利益的代价如此之小,而利润却如此丰厚,自然整个朝堂也在这种状态下开始浮动起来。 而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人,则是在赵祯宣布赵昕听政之后的第三个月,也是赵昕正是从幕后来到前台之后的第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赵昕的主要任务便是听大臣们发表讲话,然后就是批阅奏章,当然,他所批阅的奏章并没有实际效果,所有批阅的奏章还需要送到赵祯的桌子上再经过一遍检查,之所以让他批阅奏章,就是为了看一看赵昕的政治意图和魄力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此时的赵昕虽然在朝堂之上有着超然的地位,可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利,而这一封请愿信,则是希望让赵昕成为掌国的一封信,请愿信中大致的内容相当于是恳求皇帝能够给予赵昕更大的权利,让他可以更多的替国家办事,信中联名的人总计有四十人,全部都是正经的国家官员,且大部分都是年轻官员,官职都不太高,可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却十分的大胆。 他们这样干,往小了说是叫为赵昕卖命心切可以宽恕,往大了说就是要赵祯交权,完全是可以满门抄斩的了,可之所以他们敢这样干,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一来是赵祯现在就只有赵昕这一个儿子,未来的天下也只能交给他,若是处置了他们,虽然不是针对赵昕,可他们毕竟是打着赵昕的名号来情愿的,则必然会让父子关系产生裂痕,这对于一个有病在身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太愿意去做的事情。 二来则是他们提的条件并不是特别的过分,只是希望赵昕能够过多的参与朝廷政事而已,并不是直接要求赵祯退位,基于以上这两点,所以这封请愿信上的署名之人才会那么多,而这封信才传到中枢之后,却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底层的官员之所以会如此理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皇家好而已,对于其中的内情看的并不清楚,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将死之人对于死亡的忌讳会有多么大的压力,而他们的这封请愿信无疑是在告诉赵祯,他的命不久了,赶紧培养继承人吧,免得什么时候死了都没个优秀的继承人可以继承你的遗产,这就是请愿信在赵祯眼中的意思。 面对生死,没有一个人是能够超脱的,而且越是荣华富贵的人,就越难看透,毕竟活着的世界太过于美好,对于死后的世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赵祯自然也不能免俗,在他最忌讳的时候来了那么一封信,可以想见,赵祯的心情绝对是好不起来,并且无疑会是愤怒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帝王之怒如同山崩海啸,席卷之地寸草不生乃是平常事,赵祯虽然为人良善,且宽以待臣,可是在生死之间,他不免还是着了道,在朝堂之上便发了大怒,说话间便准备将这些人给贬为庶民,发配边疆,还好范仲淹等人见此情况赶紧劝慰,这些人虽然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说了这番话,可挂着的名号可是为了赵昕好,若是将他们打发到了如此苦寒之地,则必然会让赵昕的名誉受损,此时的赵昕已然是赵祯的继承人,赵宋王朝的接班人了,他的声誉是绝对不能有损的,不然损失的便是国家的声誉,范仲淹等人作为老臣,自然是劝阻赵祯不要那么做。 而赵祯最后也听从了这些老臣们的意见,将惩处条令从贬为庶民变成了降级录用,把贬斥边疆变成了调往地方做官,这才算是结束了这场争辩,可是尽管这一场争辩结束了,可是赵昕和赵祯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微妙起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