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362.二十一地狼烟 (第2/3页)
控着局势,而他们都被这幕后之人戏耍了一般。 这种感觉很是糟糕,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七个宰相来说,那就更为糟糕了,平日里只有他们操控别人的份,什么时候轮到别人来操控他们了,简直是闻所未闻,富弼站在徐清的旁边,气哄哄的说道:“那些宗室,真真是酒囊饭袋,这么简单的差事都做不好,三个月的时间,愣生生没有发现任何一点,简直可笑至极,现在倒好,他们沦落囹圄,我们呢,还得帮他们来擦屁股,若不是在皇上面前为了顾及皇室颜面,真就应该罢免了他们。” “富相公言之有理,当初让皇室宗亲接掌总督一职,老朽就不同意,这些人长久侵淫于享乐之道,哪懂得什么治国理政之事,让他们溜鸡斗狗绰绰有余,让他们处理地方政务,简直是一无是处,更何况是比这大宋本土更为复杂的殖民地区,就更是需要良臣看管,可奈何,某人势可通天啊。” 说话的人是乃是参知政事杜衍,在宰相中的排名并不高,只比刚刚当上宰相的王素略高一点,可是心气且非常的大,论年龄是在场除了徐清之外最年轻的,所以平日里也是春风得意的很,性格也颇为高傲,不过因为有徐清这个拥有巨大威望的人在,所以杜衍的名气不像原本历史中的那么大,而他为人又颇为自傲,久而久之自然是看徐清很不顺眼,可奈何徐清在朝野之中的势力太大,他一个刚刚晋升的宰相在徐清这个当了十一年的宰相面前,也着实没有什么发言的机会,今日里好不容易逮到这个机会,自然要嘲讽一番徐清当年的决策,以彰显出自己的高瞻远瞩来,他口中那个势可通天之人,便是徐清。 杜衍这话一说,整个场面顿时尴尬了起来,因为让皇亲国戚担任殖民地总督的意见确实是徐清提出来的,虽然当时的理由是以此来缓和改革派和皇室宗亲之间的矛盾,以此来让改革更加顺利的在国内进行,也就是以海外利益换取国内利益的方式,将殖民总督的权利过渡给了皇室宗亲,所有总督将有宗人府来选定,朝廷只有同意的权利,没有反驳的自由,这在当时来看,不失为在国内获得更大支持的办法,可如今看来,确实让宋朝在海外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一点,杜衍无疑站住了理,徐清也没办法反驳。 可是被杜衍那么指责,徐清却不能够接受,当时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这么做的好处要比坏处来的大,现在把坏处怪到自己的头上,徐清怎么受得了,更何况杜衍看他不爽那是朝堂人人皆知的事情,徐清自然也看他不爽,眼见他敢当着这么多宰相的面讥讽自己,徐清立刻反驳道:“杜大人想得未免也太简单了吧,世间安得双全法?当时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好处大于坏处而已,如今好处尽享之后又要来责怪那一点坏处,杜大人莫不是觉得世间真有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之事啊? 若是真有此等想法,那也实属正常,毕竟杜大人入仕时间尚且不长,于朝堂理政之事尚且生疏,难免有些书生意气也是在所难免,故大人此番妄言,本官只当没有听过便是,还请大人不要再卖弄那一丁点从经卷上翻出来的小主意了,在场之人都是经国之才,还不需大人在此指指点点。“ 徐清这话可太狠了,一番话下来不仅仅把杜衍的为官经验贬得一文不值,还把杜衍的能力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评断,这样的回答显然让杜衍怒火中烧,看着徐清,便准备开骂,这时范仲淹说道:“好了,你们两个都是国之重臣,如今一遇到一些挫折竟然像菜市场的泼妇一样骂街?成何体统!我等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荡平叛乱,安抚时局,而不是在这里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个没完!要想争论,等你们把这件事处理完了再争论,而不是在现在。“ 范仲淹一开口,等于是裁判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