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 363.原因 (第2/3页)
这点,徐清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在他的想法中,殖民地之间通风报信约定互相起义的可能性接近于零,首先是语言不通,除了大宋帝国通过十几年的时间培养出了一批精通各国语言的人才之外,这些土著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相互之间交流的,即便上层人士普遍会讲汉语,可是底层人士根本不可能掌握,除此之外,殖民地之间都有着严格的控管,每一个地方也都会修建堡垒以防止互相之间有所往来,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想要通风报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徐清立刻把叛军是联合军的概念从脑子里划掉了。 从现在的状况看来,这些叛军虽然是同时一起发动的,可是因为无法互相通风报信,所以他们的叛乱其实属于个体式的叛乱,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来徐清立刻轻松了许多,他最怕的便是所有殖民地串通在了一起,那样一来,自己要应付的可就是上百万人的整体了,这对于宋朝的军队来说太不利了。 此时的殖民地部队虽然不如宋朝的军队远甚,这一点无论是兵员素质上,还是在装备先进程度上,都是有些明显的代查,此时宋朝的火枪已然从燧发枪那种从前面装填huo yao和子弹的落后wu qi变成了从后面安装子弹的后装枪,这种枪相比起燧发枪来说,每分钟能够多发射十五枚子弹,达到二十枚左右的数量,整整四倍的成长,这样的火器掌握在宋朝军队的手中,殖民地是没有的,他们只有宋朝几年前还在使用的燧发枪,并且技术也不是特别的成熟,生产力很是低下,大部分的军队依旧使用长刀或者是长枪,这便是宋朝军队在战斗力上的先进性,这一点是殖民地叛军所根本不可能媲美的。 而如今知晓了叛军的行动乃是个体性质的叛乱,不是群体性的联盟起义,那么徐清完全可以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枢密院,到时候枢密院只需要调动兵马,在一个地方造成局部优势,便可以将这些叛军各个击破,这对于宋军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局面了。 只不过战争永远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眼前的叛军确实能够消灭,可这并不能阻止新的叛军继续他们前辈的事业,如果弄不清楚这些互不统属的殖民地到底是因为什么突然一起造反的,那么这样的反叛势必会此起彼伏,在未来一刻不间断的消耗宋朝的财富国力,所以他必须得调查清楚,这些殖民地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然这件事情就不算完。 而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有一些线索了,两个地方同时爆发叛乱,可能的原因并不会特别多,尤其是如此众多的殖民地同时爆发叛乱,那么原因就更不多了,排除掉互相通风报信之后,徐清的心里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同时影响到各大殖民地的事情,并且因为这件事,激发了大多数殖民地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如今混乱的局面。 至于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在同一时间让如此多的殖民地同时反对,则必然是因为宋朝的原因才会让这件事情的影响范围如此之广,若是要查,则必然要把重点放在宋朝内部进行勘察,这样得到da an的几率便会愈大,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同时给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土地施加影响的国家只有宋朝,从这里查起无疑是最为正确的决定,想到了这一点,徐清毫不犹豫的取消了三司使上万名工作人员的假期,所有人在接下来直到战争结束之前全部取消假期,所有人除必要人手之外,全部去调查国内最近有什么异动可以联系到海外殖民地造反这件事情上,无论大小,全部彻查。 另一面徐清还给枢密院的狄青打了一个招呼,如今他已经被朝廷认命为这次行动的统帅,全权负责平乱事宜,所以徐清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