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7章 377.改革官制 (第2/3页)
集中之后,也导致皇帝的权利过于庞大,宰相根本就没有制衡的能力,皇帝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也根本不需要顾虑其他人的感受,这件事情原本在赵昕的眼中无疑是天经地义的,可随着工业化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开始提升,他们希望自己的夜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希望自己出远门的时候不被路上的土匪抢劫,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一个干净的环境,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住在漂亮的小洋房之中,他们希望自己得病了可以看得起病,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付得起昂贵的教学费用。 他们希望工作之余可以有假期去旅游,他们希望自己的城市可以多建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来增长见闻,他们希望这个社会可以ti gong他们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希望这个社会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希望这个国家能够有自己的一份,他们希望这个国家不再用暴力针对自己的人民,面对人民如此多的需求,对于统治者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这时的皇帝已然不像原本的皇帝一样,只需要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淡然若定的指挥着一切就可以了的,当这种种的社会矛盾摆在桌子上的时候,即便是再圣明的天子,也根本处理不了如此众多的事件,所以他必须要分权给自己的宰相。 这其中的道理就很像现在的政府和以前政府之间的差别,看看我们史书中记载的以前的政府,一个县里的官员,最多就只有县令、主簿、县丞这几个官而已,三个人可以说就决定了一个县里面所有的事情了,而现在呢?一个县里面拥有多少的官员?县长、县书记、副县长、人大、政协、教育、公安、司法、纪委、环保、卫生、国税、地税、商税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不下百人,这便是现代政府和古代政府之间的区别。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也越来越强,皇帝即便是学究天人,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过目不忘,也根本不可能处理如此多的学科,其中一些东西就必须下放,这里的下放,不仅仅是把皇帝的权利下放给宰相,还是把中枢朝廷的权利下放给地方。 这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在以前农业时代的适合,无论是沿海的郡县,还是内地的郡县,又或者是靠着河流的郡县,一个地方官所需要负责的事情无非就是梳理水渠、巩固河道,同时收粮收税,劝进农桑,这便是他们的工作,即便有变化,变化也十分的小,可是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商品产出以及人们职业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地方政府的要求便也越来越多。 一个山地为主的郡县跟一个靠海郡县的管理方法必然是要不一样的,可是在宋朝的体制下,地方官的权利微乎其微,即便是收上来的税,除了给衙门里的人发工资之外,剩下的钱全部都要上解朝廷,然后由朝廷统一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衙门甚至连管理的权利都没有,所有钱财的征收都由三司派出的人马来管理,没有了钱,地方上的衙门自然也就没有了权,有些有识之士想要做些什么,也是徒呼奈何了。 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权,皇帝的权利下放一部分给宰相,让宰相可以更加自由的处理政务,尽情的施展才能,然后把中央的权利下放到地方,让地方的财源更加充沛,以此来依照自己的优势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要想做到这一些,扩大宰相的权利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以下放权利已然是必定的事情,无论是谁,赵昕都会那么做,若是没有徐清他也会交到另外一个人的手上,这不是任何人能够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改变才决定的,若是不交,天下事务日渐繁杂,就会全部由皇帝一个人来处理,大臣们只能做一个部署,决议还下皇帝来下,那么皇帝不被累死就是国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