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_第379章 379.突如其来的支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 379.突如其来的支持 (第3/3页)

经济上和文化上还有社会地位上,相比起以前已然是提高了好几倍了,此时见徐清要改制,自然纷纷通过狄青这位枢密使把消息传递到了徐清的耳朵中,其中自然不乏一些诛心之言,比如说不配合改制之类的消息,或者说若不提升武官待遇,那么就要延缓征伐的脚步。

    这些话自然让徐清需要着重的思考这些将军们的意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为宰相,徐清当然不能只顾着文臣们的想法,而不顾及武官们的想法,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宋朝是极为需要获得军队的支持的,唯有获得了军队的支持,才能让徐清在改革过程中,针对那些不愿意听从中央安排的官吏们心有戚戚然,所以最后徐清在权衡利弊之后,同意了军队的意见,在这次官制改革中,将武官系统硬生生提高了一个阶级,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可以享受更大的政治权利,比如说独自指挥作战的权利、向皇帝上书的品级从三品降到五品,同时地方上的将军其权利将会于通判相提并论,仅仅低于当地的县令或者是知州。

    这可以说是给了军队极大的权利了,原本在宋朝,地方上的厢军是必须听命于当地的县令和知州的,兴修水利的时候充作苦工,衙门破旧要修的时候当起砖瓦匠,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现在经过徐清的改革之后,军队以后就只负责作战,平日里不承担任何徭役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将有当地的衙门雇佣别人来做,钱则从地税中出,如此一来,地方厢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其地位自然也得以高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徐清的改革自然获得了军队的强烈支持,一百二十年的时间,武人的地位是一变再变,每一次都比以前来的更低,朝廷是只给他们这些武官发钱,却不给他们任何的政治地位,甚至军队的安排,还要用无数的关隘来卡住他们,以防止他们专权,最后专权是专不了了,可打仗也是根本不行,现在徐清放权给他们,还把他们想要的名誉全部给了他们,自然是死心塌地的支持起徐清来,可这样一来,自然就得罪了文官集团们。

    在他们看来,只有东华门唱名的才叫能被称为男子汉大丈夫,这些当兵的野蛮人简直就是有辱士人风范,现在竟然要跟他们平起平坐,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的事情,自然是严格反对,这也是为什么徐清最开始不愿意提高军队地位的原因,这些文臣,简直是世界上最死要面子的一群人,俗话说就是b事多,徐清对他们也没办法,毕竟治理国家还是需要依靠这些人,若是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干,那也只能像诸葛亮一样被活活累死了,所以徐清只能让着他们,若不是军队们*着,徐清是怎么也不会得罪他们的。

    可现在这群素来清高的士大夫们竟然一反之前的反对浪潮,统统站起来支持起自己的论调来,这实在是让徐清很是意外,难不成这些大爷们突然之间都转了性,变成新党了?这不可能啊,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不算自夸,也算是把国家治理的不错吧,可也没见他们夸自己一句啊,这个时候怎么会因为改革官制就夸起自己了呢?这实在是让徐清想不通,直到有一天司马光和王安石来到了自己的家,因为司马光是保守派中如今最为杰出的一个,而王安石则是改革派中最为杰出的一个,所以徐清在经过欧阳修的引荐之后,便也经常召见他们两个谈话。

    这两位可以说都是宋朝非常杰出的人才,终宋一朝,也是极为稀少的人中龙凤,尤其是王安石,他所主持的熙宁变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徐清也是非常敬重的,所以徐清便把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最后王安石和司马光,倒是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