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_第1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3/4页)

坤、吴梅久、洪昌吉等人,“这三位是陈知县、吴参军、洪县尉,你快给他们行礼……”

    宁则臣心里不愿意,也站在一旁的胡致庸暗中扯了扯他的衣襟,他才不情不愿的抱拳给陈坤、吴梅久、洪昌吉行礼,也不多说什么。

    “都读过什么书?”陈坤侧头看向宁则臣,看他瘦弱白净,跟寻常武夫不同,之前的抵触情绪就淡了两三分,也认真考校起来。

    **********

    西沙岛遇袭后,军山水寨官兵坐视不管、袖手旁观,林缚返回西沙岛之后,差点跟军山水寨兵戎相见,又根本不跟地方打招呼,直接就给三百余民勇发放刀矛、弓箭、铠甲开始全岛清匪。

    林缚这种行为已经极大的犯了忌讳,陈坤心头火起,知道消息后立即将一纸状纸派人递到海陵府。

    流民本来就给地方视为大患,限制其活动范围并进行严密的监视,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分批遣回原籍,是地方处置流民的主要思路。特别是洪泽浦大乱后,虽然郡司都要地方好生安置流民,但是防范之心更甚,给流民接触兵备自然给视为大患。

    在陈坤看来,从流民中挑选出来的民勇根本不可能忠于地方,林缚的行为简直就是给西沙岛流民手里塞了一把尖刀,一旦西沙岛流民生乱,祸害比普通流民更烈,崇州县地方将难以抵挡。

    陈坤的状纸递到海陵府之后,并没有掀起轩然大波,府司寇参军吴梅久立即赶来崇州代表海陵府处置西沙岛流民之事,也是要调解崇州地方与林缚之间的矛盾。

    陈坤自认为读书人应有读书人的心气,怎能在强权面前低头,轻易不肯接受吴梅久的调解。

    吴梅久质问他:“事情一旦闹大,西沙岛风灾之责会不会给先追究?岛上十二座墓园所埋都不是纸人。西沙岛遇袭,官兵怠战之责会不会给先追究?就算将状纸递到京城,最终还是落到楚党手里,如何处置,还不是楚党一言决之?先撤了你的知县之职,换上楚党中人来担任崇州知县,这案子再发回崇州地方处置,你难道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陈坤这才意识到林缚身为楚党的先锋宠将,已经不是他一个七品知县能扳倒的了,不管林缚在地方怎么乱来,只要不违背楚党一系的利益,差不多能说已经控制中枢的楚党都会想方设法的包庇他、纵容他。

    要是认真追究崇州县地方救灾不力的责任,顾悟尘的确能将他先从知县的位子上掀下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陈坤见无法阻止西沙岛设乡营,但是也要极力的限制林缚在地方上的作为。

    这也是海陵府诸官吏与吴梅久的意思,与其硬着头皮拼个头破血流,还不如先顺着他的意思,总之要积极的西沙岛诸多事务抓到地方手里,先将林缚这尊楚党新神送回江宁去。等三五年过去,要把西沙岛捏成圆的或者是捏成方的,还不是地方上一言决之?

    陈坤放下对抗的姿态,想召林缚到崇州县里一起商议西沙岛流民处置之事,却给林缚一句“东海寇未去,西沙岛危如垂卵,不敢离开片刻”堵了差点脑中风,又是吴梅久忍心劝说,陈坤才肯屈尊到岛上来见林缚,一起商议流民处置之事。

    第15章  裂痕

    (更新三章求红票,前面还有两章)

    **********

    林缚不可能直接将手伸到地方上来,流民或者说是灾民安置只能以地方为主,在营帐里吹胡子瞪眼争吵了半天,在宁则臣过来之前,就诸多处置事项都商议确定下来。

    西沙岛及江中诸沙洲皆属官田,陈坤所代表地方势力只同意流民就地编户,但是宅田地以租售形式供给,按户给桑宅地两亩,按丁给水旱田五亩,新编户除田丁税之外,还要额外将每年的收成拿到两到三成来缴纳田租。

    西沙岛是新辟荒地,新编户依制可免三年的田丁税,陈坤却咬死田租不可免。

    也难怪林缚脾气越来越坏,听陈坤咬死田租不免,忍不住拍桌子就要将桌上热茶直接泼陈坤脸上去。

    崇州熟田肥沃,冬麦夏稻,一亩地年产麦稻能有五六百斤,一户人家在崇州能有二十亩水田,已经算是小康之家了。

    西沙岛自然灾害严重,除夏季台风洪水外,冬季江水低浅,海水回灌,几乎每年都会形成咸潮,使沿滩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不利耕种,再加上西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