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_第1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节 (第3/5页)

名鹊起。随后又以兵备佥事、按察副使、按察使等衔领兵,先后收复宁津、黑山、顺城等千里失地。守辽边十数载,与东虏大小战数十遭,几无败绩,积功封爵靖北侯。他要是不掺和当年的立嫡之争,谋逆的罪名也栽不到他头上去……”

    沐国公说到这里,林缚便大约知道靖北侯案的根源了,领兵文臣给卷入皇位继承之争,失败了多半难有善终。当今圣上,与先帝德隆皇帝,都是庆裕帝的侄子,本是晋王一系,只因庆裕帝没有生下子嗣,才在庆裕帝遇刺身亡后,给拥上帝位。

    他没有想到永昌侯府与宫中的关系如此密切,不单元归政与隆庆帝是姨表兄弟,还一同娶了灌云梁家女为妻。这么说来,梁太后还是元锦秋、元锦生的姨娘,难怪元锦生早年会在京中国子监就读。

    “立嫡之争发生于庆裕十八年,庆裕帝年近四旬仍没有子嗣生下,又恰巧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能救回来,从皇室近亲挑选子弟过继到膝下,实是当时朝中颇为紧迫的一桩大事;偏偏庆裕帝他本人忌讳臣下谈论这事。苏护也禀承忠介直言之心,在辽西督军,上奏折建议庆隆帝将血亲关系最近同母兄弟之子的燕王过继到膝下立为太子……”

    “燕王?”林缚讶异的插嘴问了一句。

    “对,是燕王。论血亲,燕王是要比晋王还正统一些,不过晋王一系与梁太后及梁家的关系更亲近一些。当时为防万一,已经将秦王、燕王、晋王甚至鲁王都召到京中暂住,实际上这也成了祸根,”曾铭新说话也没有多少顾忌,道,“苏护虽说平日与燕王关系较为密切,但他希望早立太子,以安朝臣惶恐猜测之心,实是忠介之言,并没有什么私心在里面。只是他长年领兵在外,已然揣测不中宫中人的心思了……庆裕帝病愈之后,身体恢复不错,仍希望后宫妃嫔能给他生下子嗣继承皇位。虽然诸王都接到京中,庆裕帝也压根不提立嫡之事。次年秋,苏护回京述职,奉召陪伴庆隆帝到秋野监狩猎,途中遇刺。庆裕帝给重弩射伤,三名刺客当场给击杀,内侍省紧急追查的粗浅罪证表明刺客可能是燕王府所派。庆裕帝身受重伤,也无精力细究,立下秘诏后撒手西去。梁太后以秘诏拥立晋王继承大统,改元德隆。德隆帝继位后第一桩事以谋逆罪缉拿燕王、苏护入狱,满门抄斩——只可惜当时的靖北边军给缉拿入狱的将官甚多,使十万精锐之师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告崩溃。也是在靖北边军崩溃后,东虏才真正的成为我朝难以根除的大患。其实,秋野监遇刺案的几桩罪证也经不住推敲,只是时过境迁,谁又能辨得清当时的枝细?德隆帝继任大统才两年就得重病崩殂,梁太后又与诸臣拥今上继任大宝……”

    第59章 原是姐妹

    虽说德隆帝继承大统后不到两年就暴病而瘁,但是当时的关键人物梁太后仍在,当今圣上又是因为与德隆帝是同胞兄弟,才得以继承大统,只要皇位由晋王一系继承下去,秋野监谋逆案就难有翻盘清查的机会。

    不过事事都无绝对,秋野监谋逆案涉及帝权废立,这幕后的真相更是有可能直接动摇晋王一系子孙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在算计深沉的野心家眼里,秋野监谋逆案怕是要给看成一次难得的机会。

    夜风从竹梢间习习传来,明月洒下光辉如水,林缚波澜不惊的听着国公爷讲这一段禁忌了十数载的秘辛,心想老国公爷说得含糊,永昌侯府与宫中的关系只怕是要比想象中还要复杂一些,不然当今梁太后实为永昌侯元归政大姨子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在巷坊间流传?

    “德隆元年,朝野受秋野监谋逆案牵连的文臣武将多达百人,国公府及永昌侯府也都受了训诫,靖北侯一族千余人被问斩,亲族皆死罪,仆从皆死罪,只有十岁以下的仆扈女童三十余人充入教坊司,”曾铭新眯眼看着竹梢之间的明月,幽然说起那桩往事,“藩楼从藩鼎的老父亲起就与教坊司往来密切,藩楼里依捞财的女娃子许多人都是教坊司出身。德隆二年春,也就是在靖北侯苏护在京中定罪问斩后不久,江宁的教坊司起了一桩大火,人员死伤倒是不惨重,逃失了三五十人,事后也大半给抓了回来,但是教坊司的账簿名册给烧了个精光。这些年过去,一是当年的人员名单因为大火混乱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