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流_第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2节 (第4/4页)

来了,皇帝借这个机会派兵往驻兰州,实则是一手放长线钓大鱼,放眼于制霸西域的高招。

    李世民刚登基的那会儿,北方突厥汗国的颉利趁大唐内乱立足未稳,一举南下杀了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兵锋直达长安城下。这口恶气李世民如何忍得下,几年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之后,终于一举灭了突厥生擒了颉利。后来,又平复了吐谷浑镇劾了吐蕃与陇右河套。在对外战争上,贞观大唐从来就不惶多让,李世民也被诸蛮奉尊于天可汗。

    不过,自行平定北方草原之后,休养生息养民抚内的国策,占据了主导。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批内治能臣开始斩露头角,并渐渐取得了实权。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都是儒仁思想浓厚的人物,一向主张以王道仁政治国,能不打仗就少打仗。而且,休养生息四海呈平,也是当下百姓仕人们的愿望。于是乎,贞观大唐藏兵甲而修学堂,战争变得稀少了。

    可李世民是个雄心之主。这样的君主,天生好斗!拿下突厥,那是报复;平定吐谷浑,根本不过瘾;必须要制霸西域降伏吐蕃,方才能让他的雄心大志得以安慰!

    可是朝堂之上颇多谈战生厌的人物,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情绪。于是,他将一套制霸西域的方案,不露声色的慢慢铺陈了开来。这第一招,就是扩充兰州都督府!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不傻,自然也是都看出来了。但他们对皇帝这样的安排无话可说呀!——吐蕃进犯,兰州增兵防卫那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这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也嗅出了一丝奇怪的味儿:皇帝有了制霸西域的大计,没用李勣、侯君集、李大亮这些人物,也没搬请李靖更没启用他的得意门生苏定方,而是用了一个入仕尚浅年纪轻轻鲜有军功的后辈——秦慕白!

    这是个什么讯号?!难道说,这小子要发达了,皇帝要意提拔栽培他?

    这几日进出皇城,秦慕白也感觉有些异样。那些大臣小臣看他的眼光,都有些怪怪的。心里一琢磨,他也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泰然处之的想道:随他们怎么想,关我屁事!我只管办好我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法门寺的道场总算结束了,秦慕白回了皇宫,向皇帝交旨。李世民在武德殿接见他,谈罢公事,让他随帝驾一往前往蓬莱殿。

    李世民说道:“慕白,你没忘了稚奴和兕子吧?”

    “当然没有。”秦慕白笑而答道,“二位小殿下,现在可好?”

    “好。”李世民也笑,说道,“朕今日就准备回去陪陪他们,恰好你来了,便一同去吧!”

    “微臣求之不得!”秦慕白笑道,“说实话,微臣还真是有点想念二位小殿下!”

    “他们也整天念叨着你呀,哈哈!”李世民大笑。

    到了蓬莱殿的寝宫之中,听到李治和李明达在一起念书,念的还是《礼记》里面的篇章。

    秦慕白不由得笑道:“二位殿下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念《礼记》了。据臣所知,《礼记》可是大经。此前,他们早已学过了孝经、诗经、公羊传,这就要通四经了呀!”

    大唐实行科举,官方教材分大经、中经、小经三大类,《礼记》与《左传》并为大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通五经的档次分别。自然是通得越多,表示越有才学了。

    李世民也欣慰的点头微笑:“虞世南真是个不错的老师。而且,稚奴和兕子也都勤学。这说起来,还多受了一些你的影响。想当初,稚奴可是最不爱读书的,翻开书本就泛困。若非是你陪他们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他定要变得不学无术了。”

    “呵呵,陛下说笑了。其实晋王殿下很聪明,只是有些贪玩。晋阳公主则是罕见的聪明,堪称天才啊!”秦慕白说道。

    “对,说到点子上了。”李世民点头道,“可惜朕的兕子是个女儿身,不然将来定是个非凡的人物。”

    秦慕白微然一笑:“陛下,女子也未必就不能非凡了。譬如长孙皇后,便是母仪天下流芳千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