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两百二十五、石墨坩埚+冢道虞反悔 (第3/3页)
反而能增加人的忠诚度,让让伙计们知道没什么大不了。 再说这也是迟早会被人发现的东西,王府要做的不是防止别人进步,而是不断创新,并保持领跑优势。 想着,李星洲又放一枪。 砰!又中。 标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铁板,他专门让铁牛给自己锻造的,在遂发枪面前依旧会被轻易击穿 正好这时候,有家丁绕过花坛,匆匆向他跑来“世子,祝融来了!” 李星洲放下枪,随即大喜,大概明白祝融来做什么了“让他进来!” 不一会,满面红光的祝融进来了,一来就大声道“世子,禀告世子,那些坩埚已经铸好了!” 他二话不说,收好枪,换了外衣和一双鞋子,就跟着祝融去了后山。 后山偏南的位置,这里土壤都是黄土,还有黏土,五座土窑伫立在这,烟尘滚滚,开来才撤窑。 这些土窑都是祝家人造的,他和祝家处于雇佣关系,每个月都要支付佣金,而祝家上下为他工作,包括烧制将军酿的玉净瓶,装香水的精致瓷瓶,还有就是这个——石墨坩埚! 看着眼睛整齐摆放的五十个黝黑坩埚,李星洲激动得差点把下巴笑掉。 “世子有这么高兴吗,不就是几个黑水缸罢了”祝融挠挠脑袋道。 李星洲没解释,用手摸了摸还温热的光滑坩埚表面,这些黝黑的坩埚都才出窑,余温没有尽散,可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要想规模生产真正的钢铁,只有靠着些难看的大家伙了! 烛火昏黄,冢道虞骨节粗大的手指有些颤抖,举着朱笔批示的圣旨,就着灯火呆呆看了许久。 从接到圣旨之后,他已经读过十几遍,每读一遍,真实感便强上一分,直到现在,他才完确认,这事真的成了! 他苦苦坚持许久,却困难重重,阻力重重,毫无进展的事居然成了! 圣旨写得清清楚楚,也正如起初李星洲所料,皇上虽然同意,但也并非完同意,只批示允许神武军第五厢试行,第五厢两万禁军,也足矣。 可到底如何做到的,他现在想来还有些脊背发凉,像是童冠,之前离心离德的枢密院众臣之类的人,想必到最后都不知自己是如何被算计的吧。 这种人太危险,虽是个小辈,可还是让冢道虞下意识想要敬而远之,可偏偏自己又和他做了交易。 他现在开始犹豫了 神武军比较特殊,因为长期驻守京都,所以神武军有五厢,近十万兵力,而其它的岭捷军,武烈军都只有两厢,兵力大概五万左右,长期轮换驻守在外。 这就意味着神武军每军都是几乎满编,一军足有两千多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两千多禁军,交给一个皇孙,将来若是出事,他就是千古罪人! 若是寻常人,事成之时他早就反悔,他是枢密使,大将军,就算反悔,一个皇孙又能拿他如何? 可是可李星洲的手段让他心有顾忌。 “唉到底该当如何。”冢道虞眉头紧皱,放下手中圣旨,周围灯火闪烁不定,光影晃动。 另一边放的是李星洲给他的另外一封信,这是让他呈送皇上,明确军队改制分工,以避免什么“责任分散效应”的。 还有写到一半的奏折,是他亲自起笔,为李星洲求军指挥使的。 冢道虞闭上眼睛,双手紧握,也不说话,书房里安静得没有半点声音,只有烛火在跳动 许久后,他缓缓睁开眼睛,然后收起圣旨,摇头自嘲道“半截身子入土之人有何顾虑,不肖子孙又何须为他们谋福避祸,身为人臣便尽人事吧我始终是陛下的臣子。” 说着他拿起那写到一半的奏折,就着烛火烧了个干净,嘴里喃喃自语道“李星洲,唉” 他别无选择,皇上也许会同意,毕竟军队改制其中一点便是枢密院直辖禁军。 在试行的神武军五厢都,他身为枢密使有着自命军官的权力,便如事先约好的,李星洲有文武官身,让他上去,执掌一军也合情合理,陛下十有不会反对。 可是李星洲是皇孙! 一军满编两千五百人,还是兵甲齐的禁军,便是太子在京,掌军两千也不是能让皇上安心的事,若有万一,他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想到这冢道虞也无奈,是他背约,可也无可奈何。 自古忠义难两,这事没有李星洲成不了,但身为人臣,他不能让李星洲接着染指禁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