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两百四十一、离京+杨洪昭的政策 (第3/3页)
衣军士小声提醒道:“平南王,请接圣旨。” “平南王?” 军士一边点头,一边将圣旨递给他,然后从马背取下一个很大的黄色绸布包裹,交到他手中:“王爷,这是册宝和衣冠,陛下说平南王军务在身,不必上谢恩表,只盼能不负圣望。” 说完上马扬长而去。 李星洲还没明白过来,何昭倒是先过来,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他:“平南郡王你,皇上居然加你为郡王!” 他一听也愣一下,然后打开圣旨,逐行逐句去找,终于看到他认识的一行字“授以册宝,封尔为宗室平南郡王”! 杨洪昭匆匆穿过营帐,周围来来往往的士兵都纷纷让路。 军指挥使杨建业跟在身后道:“父亲,昨晚南边来报,苏州确实派人想从陆路过来,泸州依旧摇摆不定,但我们派去泸州的人从十几天前就再没回来,只怕有变。” “朝廷那边呢?”杨洪昭边大步走着边问。 “朝廷后续援军明日就到,神武军第三厢和第四厢拢共五万将士,归父亲指挥,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辎重粮食。”杨建业兴奋的道,自鞍峡一败至今,这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杨建业头也不会往前走,周围军士纷纷让开:“不错,安置营地准备好了吗。” 身着官服的瓜州知州跟在身后连忙拱手:“回禀将军,已经召集当地青壮准备好了,就在瓜州城南。” “陛下派的督军有消息吗?” 说到督军,身后几人脸色都微微有些不好看起来。 杨建业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上:“父亲,这是朝廷来信,本想早上给你看的,一时匆忙忘记了,朝廷派出的督军使是潇王世子李星洲,而今陛下已加其为平南郡王,现在估计在南下的路上了。” 说完众人都无话,李星洲京都大害的名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没想偏偏皇上也不知怎么想,却这时候派他来督军。 杨洪昭不说话了。 瓜州知州摇摇头:“上次坏事的是太子,这次” 杨建业也一脸不悦:“呵,以李星洲在京都的名声可比太子难伺候不知多少。” “慎言,小心祸从口出。”杨洪昭严肃道,两人都闭上嘴不说了。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目的地。 大营外围栅栏泥地里,一堆士兵围在一处,中间的泥地上跪着四个人,两个穿着皮甲的士兵,还有两个衣着褴褛的农民,一个五六十年纪,一个只有二十多的样子,旁边还放着一具士兵尸体。 听有人叫将军来了,众人连忙让开条道。 “怎么回事?”杨洪昭面无表情的问。 一名都头拱拱手,小声靠过来道:“将军,这两农夫杀我们一个兄弟,可可这三人做事也不安分,他们” 杨洪昭听着直接越过他,居高临下看向瑟瑟发抖的两个农民:“你们说。” 老人吓得说不出话,年轻一些的农夫犹豫片刻后哭道:“大人,是他们!他们三个畜生先糟蹋我妹妹的,我跟父亲劝不住,情急之下情急之下才动手的,可一不小心,一不小心” 杨洪昭转头看向旁边的尸体,尸体后颈处有长长刀疤,蔓延到脖子,血肉都翻过来,面无血色,是流血太多。 两个被绑住的士兵也低着头,没有要辩解之意,毕竟他们被衙役当场抓获的。 众人目光都汇聚到他身上,杨洪昭对两个农夫道:“杀人就要偿命。” 顿时,两人面如死灰,目光黯淡下去,抱头哭起来 “不过按军法,未经允许强抢民女也是死罪。”他接着说。 两个士兵瞬间大骇,连忙磕头:“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 杨洪昭没说话,而是转头问两个农夫:“你们谁下的手。” 两人对视,似乎明白什么,年轻儿子刚要开口就被老人拦住:“将军,是老头我,老头子我动的手,用家里的柴刀,就照着后面砍了一刀。” “父亲!”儿子刚说什么,被老人用肩膀推回去:“你听我说!你还年轻,我是半截身子入土了,你莫冲动,你给我好好想,好好想!” 儿子泪流满面,终是说不出话。 杨洪昭见此,面无表情道:“这老头杀我军士,罪不可赦,这两个败类违反军纪,坏我军威,将三人带下去,明日午时,营门口一道斩首示众。” 说着看一脸悲愤的年轻农夫一眼:“给他两贯钱,放他走吧。” 杨洪昭说完,周围士兵都默默不敢出声,连忙答应下来,然后都头下令,将两个士兵还有老人拖走,众人逐渐散去。 “父亲何必袒护那农家。”众人散后,杨建业不爽的道,瓜州知州却一言不发。 杨洪昭回头,意味深长的看了自己儿子一眼,然后摇摇头:“回营吧,多调些人手到南边去,你今晚就去南边戍守。” “啊”杨建业有些不乐意,却也只能领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