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6章 老三届 (第2/2页)
从本意上说,把个人比作社会这架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立足于本职工作,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是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但把它加以极端化的导向,则使事物超越了“度”而变质。 当年风行一时的名言“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便是扭曲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个“杰作”。 而“文革”中倡导的“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口号,则是“螺丝钉”口号的发展。 这类宣传所塑造的心理状态是只要于社会有利,哪怕是些微的利益,个人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切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言行,都被等同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表现。而这种偏见,却是当年老三届学生的共识。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七七年高考录取的大部分就是这些人,看来,“老三届”不是白叫的。 临近高考,妈妈和桂金每天都熬到夜里十二点。早晨五点多就起来背政治和文言文,俩人有空就在一起学习。 妈妈还好些,文言文功底深。桂金就惨了,她就学于文革期间,教材中根本就没有文言文,靠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文言文可不是一天的功夫。 悠悠跟着她们,倒是背了不少的文言文。后世的教材里,文言文占的比重很少,只是达到个了解的程度。 桂金羡慕的说“看来教育还得从孩子抓起,悠悠这么小,背起东西来,又快又好。” 悠悠一激动,就没把握住,把“三字经”和“弟子规”背了出来,这是她在后世背得最熟的两大传统读物,是自己整个儿童时期的骄傲。 桂金不明白,可是爸妈知道。爸爸拉着她往外走“悠悠,你上外面玩去,别耽误你老师学习。” 到了旁边的屋子,就急切的问道“悠悠,你跟谁学的《三字经》?” “爸爸,我跟姥娘在废品站里找的书,自己没事背着玩的。”悠悠才不负责,把皮球踢给了姥姥。 姥姥扶着额头,给悠悠圆谎“她跟着俺去废品站,看到顺眼的就拿起来玩,一个孩子谁也不注意。再说了,那里面能有啥好东西,一分钱收一斤。 俺看她背的挺好听,再说孩子没事多学些东西,不是好事吗?说起来,咱悠悠是真聪明,俺听不懂,她还能给俺讲明白了。” 爸爸无奈的看着姥姥“妈,废品收购站里,可有的是好东西,不过现在好些被划归为毒草。悠悠还小,她不懂的这里面的利害,以后真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 “对这些俺至今弄不明白,卫华你和婉莹多注意点,真不能让孩子惹了祸。悠悠啊,以后听你爸妈的话,不让碰的书可不能看,特别是在外人跟前。”姥姥还真是怕了。 “嗯,俺知道了。”悠悠小声的应着,耷拉着脑袋。即便是后世里性格孤僻的自己,穿到这个言论失去自由的年代,也很难适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