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 捕鱼 (第2/2页)
王奶奶从里屋提出来一个大包,里面除了银元就是玉器。现在,看到王奶奶收的这些玉器,和京都刘老他们收的,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王奶奶收的这些玉器,品相虽然一般,也都是真材实料的玉材,没有后世的假货和加工过的劣等货。这些玉器放在后世,就是上等的玉器了,哪一件也得在万元以上。 王奶奶把东西交给了姥姥,一共接近四万元的东西。王奶奶对姥姥说“妹子,你把自己的那二万元钱扣下吧,俺这也快2万的本钱了。往后地里没活计了,俺多来临水几趟,这些钱能转开圈了。” 姥姥想起悠悠说的话,国家银行到11月就提高金银价格了。就对王奶奶说“姐,您回去碰到合适的就收,袁大头也适当的收些,这两万您还是先用着吧。” “妹子啊,袁大头好收,那种银元最多,每个加一毛钱就能收起来。过一个月你再来,我就能给你收上来。”王奶奶说的相当的容易。 “好,到时候咱再联系。”姥姥和王奶奶约定了再次见面的时间,就带着悠悠告辞了。走的时候,王奶奶给悠悠带了满满的一大筐石榴。 一直到农历的八月十四,七天的时间,韩屯村打捞了300多亩塘子坑,收获了近70万斤的鱼,村里收入30万元钱。 服装厂收其他村里的管理费3万元,自己村的集体收入2万元,总共收入5万余元。 肉食品加工厂才是村里的收入大头,每天的收入就是二万元,村里的总资产,已经积累到五百多万元。 几个村干部商议了几次,决定中秋节给大家发一次福利,要不到年底一块发,人均太多,怕引起别的反响。 今年的中秋节,村里每人发2000元的福利,和去年年底一样多。 八月十四的晚上,村里的当家老爷们,都把腰板挺的直直的,咧着嘴往家走,哪个人的怀里,都揣着几沓钱。 现在,最大面额的钱就是10元的大团结,一沓才1000元,每人2000元,就是两沓。 大伙领钱前,自发的在村部发了毒誓,谁家把分钱的事透露出去,就把他家赶出村子。 大家被十年的动乱吓破了胆,有个共同的认识“这要是重新划成分,咱们都得是地主。” “地主可比不了咱们,原来的地主家也没天天吃白面馍,更别说吃肉了。” “也是,别人咱不知道,韩道荣的父亲,换媳妇都舍不得那一百斤粮食。” “小声点,让刘翠兰知道了,明天给你个大窝脖,那老娘们越来越厉害。” “嗯,咱还别说了。” 刘翠兰现在就听不得别人说他家的闲话,特别是笑话韩道荣和她婆婆,让她听见,不论男女,直接上手开揍。 中秋节胜男舅妈自己回来了,援朝舅舅忙得没时间回来。 10月1日国庆节,临水地区收音机厂正式建成开业,这也是作为国庆献礼的一个重要项目。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