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6章 送粥米 (第2/2页)
是稀罕闺女,可能和他们没有女儿有关,也可能和他跟姥姥自小失散有关。 舅姥爷亲自去给胜男舅妈的父母商量,给韩莉办“送粥米”的事情。 胜男舅妈的父母,看到女儿受到婆家的重视,当然高兴,把他们那边的亲戚通知了一遍,有十多家。 幸亏张集到临水有客车,要不然在现在的年代,交通就是个问题。由于离得远,各家都是去个代表。 四月初二一大早,悠悠开车带着舅姥爷、姥姥、大舅妈和志斌、迪迪、智茹、志高,去了临水。 到了以后,就又赶到汽车站,去接胜男舅妈的娘家人。来回的跑了两趟,才把他们都接回了援朝舅舅的家里。 舅姥娘和王保姆两个,光是煮鸡蛋剥鸡蛋,就忙的不可开交。吃过鸡蛋糖水,又说了一会话,就到11点了。 中午的酒席是在第一饭店订的,悠悠又开着车,把他们送到了饭店里。 舅姥爷陪男桌,舅姥娘陪女桌。姥姥和大舅妈带着孩子,单独坐了一桌。 这次,胜男舅妈娘家的亲戚,都恭维着舅姥爷他们。“亲家,俺们就说胜男找援朝有眼光,援朝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这不应验了吧。 援朝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地区的书记,往后就该去省里了,俺们啊,出门提起韩书记是俺家的女婿,就觉得光彩。” 好像忘了志新送粥米那会,说胜男婆家人眼皮子浅,想跟着沾光的话了。人的脸啊,变的可真快。 原来,他们觉得援朝舅舅高攀了胜男舅妈,现在援朝舅舅当上了地委副书记,他们自己就觉得矮了一截。 和舅姥爷家相反,四月十二日,“大一号”真的生了双胞胎两个儿子。 村里人稀罕的不行,都去他家瞧稀奇,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大家笑着和她开玩笑。 “你可是没亏了‘大一号’这个称呼,三十八岁结个瓜,你却一次结了两。” 也有人说“‘大一号’,俺们现在算是信了,你家的猪真的随了你,能生还长的快。” “大一号”是谁啊,嘴上一点也不吃亏“眼气啊,把你婆娘送过来,俺帮着你教教。” 韩道法的两个伯母高兴的找不着北,都在家给她伺候月子。 “大一号”仗着身高体壮,还想和原来一样,没把坐月子当回事,两个伯母把她看得死死的,连堂屋门都不让出。 “你啊,还当自己和原来一样,这都三十八了,以后还能再生。 人家都说月子里得病月子里补,你啊就是能生,国家也不让生了。 这次可是得好好的养着,不能坐下毛病,不然这两个孩子可靠谁啊。 再说了,现在咱日子过好了,还用着你出去瞎抓胡闹的,可别有福不会享。 几个闺女都大了,啥活干不了,还用着你操心。俺们两个也不算多大的年纪,帮你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等俺们老了,孩子也大了。你啊,就安心养着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