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9章 招工人 (第1/2页)
这时候的人们根本不敢想像万元户是什么概念,更别说十万元户了。可是,韩屯村得有多半人家是十万元户。 村里人谁愿露富啊,每天招个亲戚住家里,时刻得防着,膈应不膈应啊。 可是,亲戚里到的,又不能不帮衬着。尽管心里不乐意,嘴上还得捡好听的说。 于是,大伙都给村干部提要求,让村里的干部给大家当挡箭牌。就近在周楼、石庙和向阳村,这些附近的村庄招工,回家吃住都方便。 村干部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主动征求公社里的意见,得到了领导大力支持。 向阳大队已经撤了,改成了向阳管区,管理的还是原向阳大队各村庄,管区书记由公社干部担任。 向阳管区把周楼、向阳和石庙三个村的支部书记,召集到一块,把韩屯在三个村招工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这次招工,还是本着有宰杀技术的人员为主,年龄限制在20到40岁,总共招收80名工人。 工作时间还是恢复原来的两班制,早5点到下午1点,下午1点到晚上9点,8个小时工作制。 每月两天的假期,月工资50元。根据产量加发奖金,奖金最多不超过20元。这比正式的国家工人工资都高,在八十年代初,算是高工资了。 现在的学徒工,国家刚提的工资标准,头一年3450元,第二年定级3950元。以后,每5年长一级工资,级差57元。 村里一日三餐都有供应,自己掏钱买着吃,不过得回家居住。 招收的工人,经考核合格后试用。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间,工资和正式工一样。 听说韩屯招工的条件后,各家的亲戚都消停了。现在的人们还是相信政府的,他们都说“韩屯村招工,公社里说了算,连韩屯的支书都不当家,别说是自家亲戚了。” 向阳、周楼和石庙村的小青年,都兴奋极了。特别是石庙村的人,年前在韩屯帮过忙的,优先录用。 一个星期的时间,80名工人就招好了,加上原来的60名工人,肉食厂的工人达到了140人。 这次扩建的厂房,比原来的还多,路北的20亩防台,除了村里的医院用了三亩地,其余的地方,都盖成了厂房。 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和农村的住房相比,特别的显眼,给人一种信服感。 厂房建好后,就开始安装机器,不光是生产机器,还有锅炉、发电机组、冷冻设备。就连变压器,都换了大型的。 原来的变压器,专供村民生活用电,以及服装厂、养猪场和学校等其他用电。 光是这些机器设备,村里投资了300多万元。这些钱对韩屯村来说,不算什么。这两年,村里的集体积累已经超千万。 可是,在八十年代初,三百多万元的资金,别说公社了,就是在县里,也是大的投入。 进入农历的二月,李专员就找姥姥买红富山苹果苗。有了去年的实例,今年的新增果园面积达到了二万亩。 娘俩在临水住了十多天,才把120万颗苹果苗,部交接清楚。为了给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