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8页 (第1/2页)
邵炼沉思片刻,提出了合理建议,“这个技术最难的地方,在于安全依靠人为的主观控制。” “要从城市中枢里,获得‘安全’或者‘危险’的回应,必须要经过人为判断。如果里面出现一个回应者,将危险信号回应为‘安全’,那么安全系统的智能判断,也就形同虚设了。” 国内层出不穷的爆炸,除了操作不当,更多是工厂内部安全管理松散。 像这样散漫的环境,能意识到什么叫“危险”,恐怕就不会出现火灾、爆炸的灾难了。 比起天灾,人祸可以避免却难以避免。 沈明洲想做的是预警,而不是发生灾祸之后的哀悼、追责。 那些逝去的生命,不是追责就能够挽回的。 邵炼提出的问题,也是沈明洲急于解决的问题。 当故障的处理,基于回应人的“良心”时,就会变得复杂且不可控制。 在展开安全系统建模之前,沈明洲查看了大量的安全事故警示和统计资料。 其中安全界通用法则,让他重新审视这一次的重大事故。 海恩里希法则提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 根据沈明洲获得的资料显示,从“6.7”火灾爆炸事故之后,全国铺天盖地的大审查,关停的违规工厂数量众多。 大量不合规工厂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也足够说明,灾难不是偶然事故,而是一连串隐患点燃的炸弹。 至此,沈明洲发现,比起想尽办法协助救援人员的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人祸,更为重要。 自家小朋友沉迷生产安全相关资料不可自拔。 邵炼整天帮忙提供现有安全智能化系统,忙得不亦乐乎。 两个人关在高科实验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每天三点一线,吃饭睡觉做实验,外界消息全靠其他人传递。 “沈老师,政府说开表彰会你去不去?” 沈明洲摇头,他手上一堆资料还没吃透。 “大佬,我帮你把见义勇为证书领回来了,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去吗?” 沈明洲指了指邵炼,邵炼接过证书往宝藏展示柜里放,并且回复江岳,“没空,不去,回绝吧。” 政府、媒体、澄明中学,来来回回发来联络无数。 连带着九院和七所这样有点儿关系的单位,都找到了邵炼面前。 然而,护崽老神童,拒绝得干净利落。 “他在忙新项目,暂时没空。” 网络媒体报纸铺天盖地的最火高考生,埋头实验室过着隐居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