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格物致知  (第2/3页)
要想出一个结果来。但,眼下还是把四本论语写出来吧。    两天后的巳时,殷清风和马周轻车来到通化坊,被早已等在门外的颜显甫迎到内宅。    上一次只是颜师古五兄弟出面接见殷清风,这一次,颜思鲁出面了。    颜思鲁的年岁与李纲、陆德明相仿。他能青史留名,可不但是因为他是颜之推的儿子,还因为他在少年时便精于文字音韵。    此时的音韵是指韵书而非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那个音韵。    古代的辞书分为:字书表字型、训诂书表字意、韵书表读音三种。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到辞书也就是字典的作用。    唐朝中后期那些参加的科考的学子们,必须人手一本韵书才能完成科考中的诗词歌赋那一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无字典与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字与词无明显的区分。    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讨字体结构源流的字书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训释字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清代康熙字典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    颜思鲁精于文字音韵,颜师古是中国著名的训诂学者,殷清风带着一本断过句的论语来,他很期待颜氏的表现。    或许是常年的缘故,也或许颜思鲁已经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纪,他看向殷清风时双眼是眯起的,“听说老夫的妻族出了一个才能绝世的少年郎,今日一见,倒也不负盛名。”    殷清风心里吐槽,你都是爷爷辈的,说话还这么文绉绉的,有意思吗?    他从马周的手中接过一个木盒,“家父让外孙给姑翁带来一个小礼物,并让外孙向姑翁致歉。”    说完,他走到颜思鲁的面前双膝跪地,将捧着的木盒双手高举到颜思鲁的面前。    拉拢颜氏,少不了要理清殷元这些年与颜氏的冷淡交往。消除了这点小隔阂,彼此才能坐下来像一家人一样和和气气的说话。    颜思鲁楞了一下,没想到殷清风会提到殷元。“你是晚辈,个中原委”    颜相时上前两步扶起殷清风,“你阿耶是你阿耶,你到了这里,就像自家一样。”    殷清风顺势站起后,“家父不但给姑翁准备了礼物,给几位伯父也准备了礼物。”    马周上前将剩下的五个盒子捧在殷清风的身前。    殷清风打开手里的盒子,将一副老花镜递给颜思鲁,“这是家父命人用水晶磨成的眼镜,姑翁和五位伯父的时能用得上。”    颜氏六人不解的看着殷清风手里的老花镜,颜师古疑惑的问道:“此物如何使用?”    殷清风展开镜腿,架到颜思鲁的双耳上。    “咦”    颜思鲁伸手拉下眼镜又将眼镜抬上,用不敢置信的语气说道:“此物真是太神奇,老夫已经多年不曾清晰视物了。”    他在镜片后瞪圆双眼看向殷清风,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子侄,“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    殷清风趁着功夫,将剩余的眼镜交给颜师古五人。    他们在听到颜思鲁的感慨时,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等接到眼镜后更是第一时间带到耳朵上。    最年轻的颜勤礼惊讶的喊道:“呀!还真是!眼前登时就清晰了”    古人的时间长,早晚的光线又暗,还不注重保护视力。十个人里最少九个是近视眼。    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绝大部分的人到了四十八岁左右,都会发生老花眼。无论是正常视力还是近视眼,随着机体的老化,老花眼都是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小插曲过后,颜思鲁架着眼镜说道:“清风你再给老夫解释一下什么是知行合一。”    马周虽然没听过知行合一的言论,但这四个字的出处还是知道的。他本来就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