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5.振衣飞石(115) (第1/4页)
“姚二郎死了!” “姚二郎和梁吉生、武冼一齐泡澡, 突然大笑三声, 就……就死了!” 几个书生惊慌失措地跑进了县衙,惊动了左右厢房里正在烤火喝酒吃肉的人群。 仔细看,这几人惊慌的神情中各自挂了几分好事的雀跃,仿佛死人不是件可怕的事, 而是某种值得夸夸其谈的热闹。 厢房里弥漫着酒肉与汗臭,大门陡然被推开, 大部分人都涌了出来,纷纷问道:“真死了?” “泡澡都能笑死?这可不是吃酒吃醉了, 吃肉吃撑了吧?” “我看是中毒。” “我见过中毒身亡者面色青紫, 双眼出血, 粪水横流, 没见过满脸红光死前大笑的。” “诸位, 你们可见过有什么毒|药,能让人泡澡发笑而死?”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圣人说山有仙兮水有龙, 你没见过就是没有?你比圣人还能呀你?” 这两个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 另外一群人则开始探讨更多的可能:“犯天道者,必横死。” “王氏当兴, 谢氏当灭!姚二郎蛊惑人心冒犯太孙殿下, 天降横祸, 杀他示警。” “前头李季玉也是带人跟太孙殿下拍了桌子, 太孙殿下说, 谁对说错, 天道自有公论。” “当天晚上, 李季玉就大笑三声,断气了!” “谈香茹死前也和太孙殿下争执过。” “啧啧,这都死了五个了。” …… 这一群住在县衙里烤火喝酒聚会的人,全都作书生打扮。全都穿着光鲜富贵的锦绣绸缎夹袍。 然而,这套在外边的锦绣丝袍合身的少,很多甚至连节气都不对。外边套着春秋天才穿的夹袍,衬在内里的旧棉袄仍要御寒,裹着鼓鼓囊囊一身,委实称不上得体。可是,每个人都很兴奋,那是一种穷人乍富的惊喜与茫然。 他们就是跟随白崇安冲击县衙、杀官造反的一帮子西河学子,说是学子,其实很多都是才考了县学的童生,家境贫寒,易被煽动。 白崇安走了几个县,才凑齐了七百多个人,趁人不备“攻”打了与白家早有默契的晴方县。 晴方县令左魏庐本是白家庶系,西河骗赈案之后,白家花钱运作来的县官。这是白家自己人。白崇安带人打晴方县本就是图个“一战即胜”,方便举事招人来投靠。哪晓得疯起来的书生也根本不受控制,杀进县衙就把左魏庐抓来沉了井,整个县衙都被杀得干干净净。 死了个左魏庐,白崇安也不觉得太心疼。举事岂有不流血的? 他头疼的是这帮子书生心里想法太多,这才打下来一个晴方县,立马就有人跳出来想夺|权了。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听见了外边的喧闹,楚贤岸将沸水注入茶碗,指尖敲了敲紫砂茶碗盖,和白崇安打趣。 “兵家能造反,权臣能造反,泥腿子都能造反,就书生不行。” “意气相争,文气相轻,都以为老子才高八斗,热衷指点江山,谁都不服气谁——偏偏还都有点小聪明,成事不足,败事绰绰有余。” 白崇安是个健壮英武的年轻人,剑眉朗目,身高八尺,行止间英气逼人。像是行走江湖的侠士,马上杀敌的将军,总之不像是个读书人。他负手站在窗前,听着门外的喧嚣,长眉紧皱:“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跟他杀进县衙的多半是童生,这其中也有几个秀才,甚至还有一个举人。 白崇安第一个杀的李季玉就是人群中唯一的举人,这动静让书生里比较聪明的迅速冷静了下来,有拎不清地继续跟他捣蛋,他就继续杀。然而,那躲在暗处,不肯向他投诚,又不肯随波逐流的几人,就成了白崇安的眼中钉肉中刺。 “清儿若在就好了。”白崇安叹气,“他会哄人,文会里众人也都听他的。我只会杀人。” 楚贤岸将茶汤斟出,让他一碗,他摇手示意不用,越显忧心:“清儿几日没有来信了,消息说河阴守备带人抄了管家,又去抄了仓家。我竟不知道清儿的计策是成了,还是没成?” 楚贤岸低头喝茶,不说话。 “昨日又下了一个县。” 提起这个,白崇安的心情好了些,他站在白家商道绘制的舆图之前,指了指标记了西河王室旧徽的晴云县,“老五带人冲下来的,没费什么力气,书生冲在前边,商家花了些钱,买通了衙差,杀个县令就跟切白菜似的。” 谢朝只有边城施行督事制,内地各州县俱是文武不相统,州府通常有守备衙门驻扎,主要扼守军事重镇,并不会在每个县城都留驻部队。通常县衙里就只有胥吏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