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随死殉_116.振衣飞石(1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6.振衣飞石(116) (第3/4页)

申斥公事公办的责罚,去皇帝跟前罚跪认错解释更让衣飞石难过。

    那种“对不起,又让陛下失望了”的心情,比什么严厉责罚都煎熬。

    所以,衣飞石由衷地希望展江聪明一点,识趣一点,老老实实地退到一百二十里,不出幺蛾子。

    “禀督帅!展江部疾行后撤六十里,不曾扎营,举火夜行,继续后撤!”

    “斥候不得放松警惕。”

    六十里,一日行军的路程。在衣飞石看来,还远远算不得安全距离。

    ——尤其是面对号称“泥潭”的夏侯系兵马。

    衣飞石的兵马养精蓄锐,衣飞石也稳稳地待在营中,听斥候传来的各方面消息。

    一个对时过后,斥候来报。

    “禀督帅,展江部疾行后撤一百二十里,不曾扎营,继续后撤!”

    此时衣飞石已经命令部卒拔营,闻言笑了笑,说:“好。”

    他一向不是护食独行之人,展江既然这么懂事,他吃了一口肉,自然不会介意分汤给展江喝。

    功劳这东西,分一分大家都有,皆大欢喜嘛。

    衣飞石领兵出发之后,骑在马背上奔出去一段,突然想起不对啊!

    从前分的是文帝和孝帝的功勋奖赏,那记功册子上多报一个少报一个的,就是主帅分润一二的墨迹。反正花的是朝廷的银子,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现在分的赏银……那是陛下的吧?

    一向大方的衣飞石就抠门了起来。给你展江分一口汤保命也罢了,再多的,那是决计没有。

    ※

    谢茂在武威镇封庄视察谷种时,终于收到了衣飞石离开后的第一封奏折。

    这奏折写了很厚一叠,多达五千余字。从衣飞石离开长青城后决断诸事一一写起,巨细靡遗。

    谢茂看到衣飞石半路居然折返回来,亲自督视了温承嗣平定腾郡民乱之事,顿时气得牙痒痒。

    小混蛋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和他就距离几个时辰的路程,有功夫去见温承嗣,都没功夫来拜见他这个皇帝,简直是欠揍!

    后来衣飞石又写白夜清串联河阴郡,再密告河阴郡世家商贾一事。谢茂囫囵着看了过去。

    衣飞石出兵平叛,白崇安输得毫无悬念。

    在河阳郡的衣飞石还稍微纠结了一下展江的立场,拿着衣飞石奏折的谢茂根本就没担心过什么。

    至今为止,他真正担心衣飞石打得比较艰难的那一场,还是衣飞石对何耿龙的灭陈之战。那还是建立在衣飞石谎报剧情,骗他(探子)说粮草不够、军备未整的情况下。

    衣飞石奏折里提及剿灭白崇安的句子就那么寥寥几个字。

    “夤夜追击白贼,截匪于途,歼之。”

    无论白夜清生得如何天姿国色,如何白夜清与白崇安如何私情缠绵,衣飞石不关心这个,谢茂就更加不会关心了。对于他们而言,在西河生乱的就是白家两个贼子。一个自作聪明,死于衣飞石锋刃之下,另一个自负勇武,被衣飞石轻轻松松截杀在前往尚阳城的半道上。

    衣飞石还知道白崇安与白夜清的名字,谢茂随便看了一眼,都没有放在心上。

    ——那白显宏收了几百个义子,东一个白某某跳出来,西一个白某某跳出来,他哪里记得住。

    反倒是衣飞石奏言西河三郡武备松弛,民心涣散,士人不读,农人不耕,让谢茂很是重视。

    他不介意西河书生读不读书,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朝堂的大门已经对西河三郡关上了。

    他很关心农人不耕的问题。

    不耕种,就没有饭吃。

    没有饭吃,就会形成流民。

    流民多了,政权自然而然就会被撼动。

    衣飞石详细描述了西河三郡世家大肆侵吞兼并土地的现状。

    西河不是没有耕地,西河沃土万方,问题是没有农人愿意种地——世家盘剥太狠。

    和谢朝其他州县相比,西河三郡相对封闭。

    西河王族是被世家所屠灭,作为交换,文帝曾允诺尽量提拔西河籍官员内治本郡,所以,在西河三郡,本地世家的势力非常庞大。

    朝廷明令农课三十税一,西河就敢多征几倍,但凡天灾,农人歉收,就会出现交不起税的情况。

    若在谢朝内地,天灾时,官府会及时奏报灾情,向户部申请赈灾或免赋,灾情严重时,户部会亲自派遣特使钦差,不止拨放赈灾粮,还会核定受灾人数,发放来年春耕的谷种,由百姓分五年或十年期归还。若三年之内再次遇见天灾,核准资格之后,免前次欠种,只需要分期归还朝廷最新一次拨发的青苗钱。

    西河三郡不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