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95节 (第3/4页)

的将领慢慢适应。

    军校在改变着进去的禁军,进去的禁军,同样在改变着军校。杜中宵估计,只要两三年的时间,自己办起来的军校,就要自己也不认识了。有什么办法呢?杜中宵知道这样不好,却没办法改变。

    八十多万禁军,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习惯,不是靠着强行去教就能改变的。宋朝立国百年,如果再加上晚唐五代,有太多有家庭已经习惯了依靠军中生活。哪怕提供了其他出路,他们也不愿去,而愿意改变自己,继续留在军队中。不打仗,而且得是大仗,这种情形难以改变。

    见两位枢密使意见相左,富弼道:“现在雄州一战,灭掉契丹万人之多。此战已经打了,契丹必不肯善罢甘休。我们想的,应该是如何应对契丹人。”

    田况道:“契丹越境而来,薄责即可。俘虏的契丹人可以送还,让他们严加管束!”

    杜中宵摇了摇头:“前方打了胜仗,不可失了将士们的功劳。契丹越境,不是一天的事,以前也经常如此。庆历年间与党项作战,契丹威胁南下,索要关地之地,可曾忘了?最后增加岁币。蛮夷之人畏威而不怀德,不打得他们服了,边境终究难以安定下来。”

    田况道:“太尉以为,此事应该如何做?”

    杜中宵道:“行文契丹,严厉斥责此次他们南下之举。若不给予赔偿,则对俘虏严惩!”

    (今天只有一更,见谅。)

    第194章 要强硬

    正在杜中宵和几位枢密使副商量的时候,一个公吏进来,道:“诸位太尉,政事堂文相公发来的贴子,要太尉们到都堂议事。”

    杜中宵接了帖子,见写的是即刻前去,交给一边的田况。

    看过帖子,富弼道:“不必问了,必是前线的捷报送到了中书,要与我们商量。”

    刚才杜中宵与田况的意见不合,曾公亮道:“若是中书问起,如何回复契丹,我们如何做答?”

    杜中宵道:“现在是契丹无事越境,前方打了胜仗,怎么反倒怕这怕那!今钱粮充足,朝廷兵马众多,怎么还前怕狼后怕虎的!契丹来问,痛责就是!”

    张昇道:“太尉说的是。现在打赢的是我们,该当契丹难办才是。”

    说完,几个人一起,到了都堂。

    文彦博和韩琦等人已经等在了那里,见到杜中宵等人进来,急忙见礼。

    落座,上了茶,文彦博道:“新接雄州捷报,张岊带兵三万,围歼过境的契丹军队。俘主将耶律佛奴以下一千余人,击毙七千余人,大获全胜。”

    杜中宵道:“张岊新从西域到河北路,便就获此大胜,着实不易。”

    张方平道:“自今年夏天,有数百契丹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南下逃到雄州。此番契丹人来,想必还是为了此事。能够把契丹人团团围住,想来枢府早有消息。”

    杜中宵道:“不错,雄州沿边安抚使马怀德言,自夏天百姓过境,涿州知州杨绩一直不愤。上个月契丹派了六千余兵马到了涿州,帅司刘几估计,契丹人可能越境。枢府安排人马,与帅司和雄州知州、张岊一起,早做了准备。契丹人不来就罢了,一旦来了,必让其有来无回!”

    文彦博点了点头,道:“此事枢府做得极好。只是,全歼契丹近万人,是少有大胜。能够做到,枢府是不是有故意引诱之嫌?若是契丹人问起来,只怕难以回答。”

    杜中宵道:“是契丹人越境而来,大军入侵,有什么不好回答的?契丹人敢来,无非是以前也有越境之事,只是或者前线隐瞒不报,或者契丹人平安回去,让契丹人的胆子越来越大。此番一战,看以后还有契丹军队敢越边境!”

    韩琦道:“太尉说的是。中书担心的,是契丹以此为借口,大举兴兵。本朝禁军整训,到现在不足一年,兵力有些不足。如果再等上两三年,倒也不怕契丹。”

    杜中宵听了笑道:“相公,禁军就是不整训,难道就怕契丹兴兵?现在整训过的禁军,河北路加上河东路近三十万。尚未整训过的,还有五十万。纵然契丹兴兵,又能够如何?世间事就是这样,越是怕打仗,契丹就越是拿打仗来讹诈我们。等到朝廷不怕打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