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33节 (第3/4页)
离得近了,不时有箭只射来。何律站在孟学究身旁,用腰刀不住地遮拦。只是箭哪里能完全挡掉?还是有不少落在身旁,还好没有人伤亡。 古匿看着前方的混战,怒道:“这支宋军真是难缠!冲了这么多次,伤亡不少,他们的阵形竟然一直不乱!还有火炮,不管怎么打,就是冲不到他们的炮位那里!” 图古辞道:“将军,这支想来是宋军的精兵,必然是他们的主力。若是攻灭了,乾宁军想来没人再能阻挡。一鼓作气,攻下军城,也不是不可能。” 古匿点了点头,道:“想来是如此了。已经出了一万铁骑,我这里还有五千人,不敢全部都派出去杀敌。图古辞,溥古已经带人杀了上去,你再带五千兵,去杀散宋军,把他们的火炮毁了!” 图古辞叉手应诺。自那日被孟学究杀败,古匿对自己一直不信任,再没有上阵杀敌过。图古辞觉得自己冤枉得很,一直想找个机会,上阵杀敌,洗刷自己名声。 何律手拄钢刀,对身边的孟学究道:“师主,前方实在顶不住了,只能后退。这里不久就有敌军杀过来,我们且先退一退。只要军阵不散,契丹人就没有办法。” 孟学究看着敌阵点了点头。他虽然不怕死,却不是一心只想冲到前边的人。自己是一军主帅,出了问题,整支军队就乱了。身边一直带着指挥机构,在战场上本来就是比较大的目标。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低沉的号角声。孟学究急忙举起望远镜,看了一眼道:“天可怜见,援军终于来了!——命令邵海,不计代价,立即向前冲!不管死多少人,冲回最开始列阵的地方!” 何律一愣:“师主,来了援军,我们正该退一退,重整旗鼓。” 孟学究道:“我们困难,契丹人比我们更困难!援军到了,契丹必然分兵去拦。不这个时候冲,等到什么时候?机不可失,令邵海立即带人上去!” 一边的亲兵见何律不再说,叉手唱诺,急急去了。 此时图古辞带人正走到半路,突然听见号角声,转头就看见了宋军旗帜。正在这时,听见后方传来退兵的钲声。万般无奈,只好带着五千骑兵回来。 回到军阵,就见古匿面色如锅底一般,难看异常。本来这一次,很有可能冲散宋军,却不想此时却来了援军。没有办法,只能把冲出去的铁骑撤回来。如若不然,被来的宋军直冲到自己的军阵,发生什么可就说不好了。 看着慢慢退却的契丹铁骑,孟学究松了口气,只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连续抵御四次契丹的凶猛进攻,随时关注战场态势,不断地发布命令,比上前冲杀更加累人。这是孟学究强于别人的地方,每次布署都能正中要害,几乎没有失误。宋军虽然节节后退,便在后退中给敌人很大杀伤,终于坚持了下来。 面对如此强大的铁骑,数量不占优势的火枪军队,实在很难抵挡。与谢池相比,孟学究一军更加有韧性。虽然败退,却一直不散,建制完整。而且在败退的过程中,能一直杀伤追兵。如若不然,孟学究只怕也跟谢池一军一样,早就溃败了。 对于军队来说,一旦建制被打散,基本就无力回天,只能任人宰杀。只要建制还在,哪怕有再大的杀伤,战斗力依然还在。时机来了,依然能反杀回去。 半天时间,连续四次被契丹冲锋,孟学究的临阵指挥几乎完美。只要他的指挥差一点,就被契丹人冲散了。这样本事,孟学究自己感觉不出来,对其他人来说,简直是奇迹。 谢池骑马从后边过来,向孟学究拱手,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道:“学究,此次相救,没齿难忘!契丹人虽然攻势凶猛,这一波挡住了,又有援军,我们后边就好打了。” 孟学究道:“现在还不好说。契丹人兵力占优势,又有铁骑,一个不小心被他们冲破前线军阵,那就满盘皆输。依我看,这一仗只怕不是一时半会才够打完的。师主,你尽快收拢军队,准备接下来的战事吧。我们各军兵力本就少于契丹,哪一支崩了,才会影响战局。” 谢池叹了口气:“刚才我已经看过,全军伤亡四千余人,三停中去了一停。重编起来,也不能当一师用了。只盼来的李太尉兵马,战力能强一些,不要被契丹人冲散了。” 孟学究举着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契丹军队,道:“契丹人不笨,他们在那里重整军队,看进攻的方向,还是我们。只是派了一支军队,去防着援军。这一战,想赢可不容易。” 谢池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